材不材
同“才与不才间”。清 丘逢甲《题俞柏惠呆人听瀑图》诗:“尘根久净耳非耳,道旨中存材不材。”
同“才与不才间”。清 丘逢甲《题俞柏惠呆人听瀑图》诗:“尘根久净耳非耳,道旨中存材不材。”
同“月旦评”。明李东阳《寄题松江曹封君屏山别业》诗:“月旦里评劳衮钺,春秋乡燕仰仪型。”
《诗.小雅.甫田》:“今适南亩,或耘或耔。”谓除草培土。后因以“耘耔”泛指从事田间劳动。汉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兆民劝於疆埸,感懋力以耘耔。”晋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怀良辰以孤往,或植杖而耘耔。”【词语耘
汉扬雄《答刘歆书》:“尝闻先代輶轩之使,奏籍之书,皆藏于周秦之室。”輶轩,本指朝廷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,后用为使臣的代称。《新唐书.高季辅传》:“为政之道……正恐巡察岁出,輶轩继轨,而侵渔不息也。”章炳
同“孤鸾照镜”。元宋褧《遗芳蔓》诗:“琼瑶台上魂是非,孤鸾照影心含悲。”
同“千金答漂母”。清宋琬《漂母祠》诗:“千金一饭犹思报,肯负高皇吐哺恩?”
同“贯索”。清周亮工《羁室中客因予客岁可怜明日又清明之句为数绝句予复用原韵》:“天鸡尽夜有高声,一曜新开古贯城;不识春光何地是,锒铛影里拜清明。”【词语贯城】 汉语大词典:贯城
源见“獭祭鱼”。比喻文中罗列或堆砌辞藻。清钱谦益《〈艺林汇考〉序》:“勤学有食跖之能,临文无祭獭之瘁。”【词语祭獭】 汉语大词典:祭獭
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哀悼帝王去世。唐刘禹锡《浙西李大夫示述梦》诗:“仙成脱屣去,臣恋捧弓号。”
《述征记》:“长安宫南有灵台,有相风铜乌。或云:‘此乌遇千里风乃动。’”《易林.震之蹇》:“蚁封穴户,大雨将至。”风来乌知,雨至蚁知。古有记载,乃动物予感自然变化之反映。后人总结为“风乌雨蚁”,喻为风
同“首阳薇”。唐李白《行路难》诗之三:“有耳莫洗颍川水,有口莫食首阳蕨。含光混世贵无名,何用孤高比明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