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桂林一枝

桂林一枝

晋书.郤诜传》:“(郤诜)累迁雍州刺史,武帝于东堂会送,问诜曰:‘卿自以为何如?’诜对曰:‘臣举贤良对策,为天下第一,犹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’。”

后以“桂林一枝”比喻人清贵拔俗,非同一般。科举时代称及第为“折桂”。

唐.白居易《长庆集》卷五六《和春深》诗之十:“折桂名惭却,收萤志慕车。”


见“桂林一枝,昆山片玉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晋书·郤诜传》:“ (郤诜)累迁雍州剌史。武帝于东堂会送,问诜(shen) 曰:‘卿自以为何如?’诜对曰:‘臣举贤良对策,为天下第一,犹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晋代郤诜为雍州刺史,赴任前武帝在东阁为其送行,问郤诜:“你自认为怎样?”郤诜回答说:“我举贤良对策,列为天下第一,犹如桂林的一枝桂花,昆山的一片玉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科举考试或科举及第。

【典形】 丹枝、桂籍、桂科、桂林一枝、桂林之玉、桂苑、桂苑一枝、昆山玉、攀桂、攀仙桂、郤诜高第、郄诜桂、郤诜枝、郤枝、诜桂、诜枝、失桂、仙桂、一枝桂、一枝仙桂、折桂、擢桂、桂折一枝、郤诜联臂、折桂高枝、一枝丹桂、桂一枝、郤诜策、郤诜第、青青桂、东堂桂、一枝荣。

【示例】

〔丹枝〕 唐·罗隐《东归》:“难将白发期公道,不觉丹枝属别人。”

〔桂籍〕 宋·苏轼《汪覃秀才久留山中以诗见寄》:“飞腾桂籍他年事,莫忘山中采药时。”

〔桂科〕 唐·杜荀鹤《辞郑员外入关》:“男儿三十尚蹉跎,未叙青云一桂科。”

〔桂林一枝〕 唐·张说《洛州张司马集序》:“公增繁荣叶,桂林之一枝; 弥广源流,荆江之九派。”

〔桂苑〕 唐·元稹《授郭皎冀王府咨议制》:“领辕门之右广,假桂苑之元寮。”

〔桂苑一枝〕 唐·罗隐《东归别常修》:“名惭桂苑一枝绿,鲙忆松江两箸红。”

〔昆山玉〕 唐·杜甫《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》:“盈把那须沧海珠,入怀本倚昆山玉。”

〔攀仙桂〕 元·李好古 《张生煮海》:“抵多少跳龙门应举,攀仙桂步蟾蜍。”

〔郤诜高第〕 唐·韩翊《别汜水陈县尉》:“谷永直言身不顾,郤诜高第转名香。”

〔郄诜桂〕 清·唐孙华《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》:“首折郄诜桂,行弃终生繻。”

〔郤诜枝〕 五代·和凝《小重山》之二:“正是神京烂熳时,群仙初折得,郄诜枝。”

〔郤枝〕 宋·刘筠《与客启明》:“秦痔从来易得车,郤枝今比我何如。”

〔诜桂〕 唐 · 杜牧 《洛下送张曼容》:“七叶汉貂真密近,一枝诜桂亦徒然。”

〔诜枝〕 唐·罗隐《寄大理寺徐郎中》:“官序诜枝老,幽尘范甑空。”

〔失桂〕 唐·卢纶《送魏广下第归扬州》:“独归初失桂,共醉忽停杯。”

〔仙桂〕 唐·罗隐《东归》:“仙桂高高似有神,貂裘弊尽取无因。”

〔一枝桂〕 宋·陆游《荣归》:“折将蟾苑一枝桂,泛入萱堂百岁杯。”

〔折桂〕 唐·杜甫《同豆卢峰贻主客李员外》:“梦兰他日应,折桂早年知。”

〔擢桂〕 唐·杜甫《哭长孙侍御》:“礼闱曾擢桂,宪府屡乘骢。”


【词语桂林一枝】  成语:桂林一枝汉语词典:桂林一枝

猜你喜欢

  •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

    小道:小技艺。 虽是小技艺,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。 旧时儒家对技艺之事,虽不大力提倡,也不一概排斥。语出《论语.子张》:“子夏曰:‘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;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’”明.钟惺《语石

  • 燕士难用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八鲍明远(照)《乐府八首》第五首《苦热行》唐.李善注引《韩诗外传》:“宋燕相齐,还遂,罢归舍,召门尉田饶等问曰:‘大夫谁与我赴诸侯乎?’皆伏不对。宋燕曰:‘何士易得而难用也!’田饶对曰:‘

  • 沂水弦歌

    源见“沂水舞雩”。谓知时游乐。宋苏辙《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》诗之一:“沂水弦歌重曾点,菑川故旧识平津。”偏正 沂水,水名,即山东沂河。孔子出生在沂水边。比喻识时务,知进退,逍遥游乐。语本《论语·先进》

  • 云霓之望

    源见“大旱望云”。指对解除困境的渴望。明李诩《戒庵老人漫笔.迎武宗驾还帐词》:“有生大慰云霓之望,无辜咸脱水火之中。”偏正 云霓,下雨的征兆。像久旱盼望云霓一样。语本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民望之,若大

  • 饭牛浩叹

    源见“宁戚饭牛”。指寒士为怀才不遇而长叹。李维桢《日方东升赋》:“夜旦齐山,罢饭牛之浩叹;曦回蜀郡,闻林犬之争嗥。”

  • 幽闼

    指深闺。汉代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重闺幽闼,转相逾延。”【词语幽闼】   汉语大词典:幽闼

  • 风木含悲

    西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皋鱼曰:‘……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也。’”后以风木含悲形容父母亡故,子女不得奉养的悲伤。亦有“风木之思”、“风木之悲”。明.汪廷讷《狮吼记.叙别》:“先父公弼,

  • 毒龙

    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.闻义里》:“不可依山,其处甚寒,冬夏积雪。山中有池,毒龙居之。”又《新五代史.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》:“吾有毒龙五百,当遣一龙揭片石,常山之人,皆鱼鳖也。”后以“毒龙”喻残暴

  • 班超望返

    源见“玉关人老”。形容久在异域而思归。北周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班超生而望返,温序死而思归。”

  • 子臧之节

    《左传.襄公十四年》:“吴子诸樊既除丧,将立季札。季札辞曰:‘曹宣公之卒也,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,将立子臧。子臧去之,遂弗为也,以成曹君,君子曰:能守节。君义嗣也,谁敢奸君?有国非吾节也,札虽不才,愿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