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桑间濮上

桑间濮上

《礼.乐记》:“桑间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也。”《汉书.地理志下》:“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,男女亦亟聚会,声色生焉,故俗称郑卫之音。”

桑间是古卫国地名,在濮水之上。古代男女常于此聚会,以歌谣赠答,这些情歌被称为“桑间濮上之音”,向被封建卫道者诬为“靡靡之乐”、“亡国之音”。后以“桑间濮上”为男女幽会之所。

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四幕第三场:“我弹的不是靡靡之音。我唱的也不是桑间濮上之辞,我所弹的唱的就是我自己做的《胡笳十八拍》,是诉述自己的悲哀。”亦省作“桑濮”。


并列 桑间,古卫国地名,在濮水之上。原指淫邪音乐流行之地,后作男女幽会之所。语出《礼记· 乐记》:“桑间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也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(卫地)有~之阻,男女也亟聚会,声色生焉。”※濮,不读作pù。△贬义。大多指低级下流的靡靡之音。 →郑卫之音 ↔声振林木 声乐绕梁 响遏行云。也作“濮上桑间”、“桑间之音”、“桑间之咏”、“桑中之喜”。


【词语桑间濮上】  成语:桑间濮上汉语词典:桑间濮上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尚其事

    见〔不事王侯,高尚其事〕。

  • 貌虽瘦,天下肥

    意为君瘦民肥,这是唐玄宗用韩休为相后所发的感叹语。《资治通鉴.唐纪.玄宗开元二十一年》:“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,小有过差,辄谓左右曰:‘韩休知否?’言终,谏疏已至。上尝临镜,默默不乐。左右曰:‘韩休

  • 受祜

    《诗.小雅.信南山》:“曾孙寿考,受天之祜。”后因以“受祜”谓受福。《金史.乐志上》:“无疆维烈,天子受祜。”【词语受祜】   汉语大词典:受祜

  • 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。人焉廋哉,人焉廋哉

    以:与,亲附。由:经由。安:安心。焉:怎么。廋( ㄙㄡ sōu ):隐藏。 考查他所交的朋友,观察他所走的道路,审度他的心情安于什么,不安于什么。这个人怎能隐蔽得住呢!这个人怎能隐蔽得住呢! 旧

  • 裂裳裹膝

    同“裂裳裹足”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.阖闾内传》:“申包胥知不可,乃之于秦,求救楚,昼驰夜趋,足踵跖劈,裂裳裹膝。”见“裂裳裹足”。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申包胥知不可,乃之于秦,求救楚,昼驰夜趋,足踵

  • 大夫松

    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(始皇上泰山)风雨暴至,休于树下,因封其树为五大夫。”秦始皇登泰山,曾在一棵松树下避雨,因封其松为五大夫。后因用为咏松之典。唐.鲍溶《闻国家将行封禅聊抒臣情》:“清跸间过素王庙

  • 聊借一枝

    源见“鹪鹩一枝”。指暂且找个安身的地方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焚券》:“况官舍不容寄迹,愧无尺地;将民房暂且安身,聊借一枝。”

  • 巧偷豪夺

    用欺诈手段骗取和倚仗权势强行夺取。宋代苏轼《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》诗:“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虎头: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小字。又作“巧取豪夺”。见“巧取豪夺”。【词语巧偷豪夺】  成语:巧偷豪夺

  • 生公点石头

    晋无名氏《莲社高贤传.道生法师》载:晋高僧竺道生喜云游传道。相传曾入苏州 虎丘山,“聚石为徒,讲《涅槃经》”,讲到紧要处,他问石头:“如我所言,契佛心否?”这时“群石皆为点头”。后以“生公点石头”称美

  • 十日醉平原

    同“十日饮”。明 许三阶《节侠记.圆全》:“兴来重整,又何妨十日醉平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