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楯鼻磨墨

楯鼻磨墨

北史》卷八十三《文苑传.荀济传》:“荀济字子通。其先颍川人,世居江左。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,知梁武当王,然负气不服,谓人曰:‘会楯上磨墨作檄文。’”

楯(dùn,同盾)上磨墨作檄文。是形容在军旅中立即书写文告命令之语。后遂用为文思敏捷之典。

唐.韩翃《寄哥舒仆射》:“群公楯鼻好磨墨,走马为君写捷报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北吏·荀济传》:“荀济字子通,其先颍川人,世居江左。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,知梁武当王,然负气不服,谓人曰:‘会楯上磨墨作檄文。’”《资治通鉴》卷一六○亦载,作“盾鼻上”。

【今译】 南北朝时荀济与梁武帝萧衍年轻时曾是好友,后来萧衍称帝,荀济不服气,对人说:“我要在盾的把手上磨墨作檄文声讨他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作文气势豪迈,不同凡响。

【典形】 盾鼻试残墨、楯鼻磨墨、楯墨、横磨墨盾、磨盾、磨盾鼻、夜磨楯鼻、盾鼻试彩毫、草檄雄盾鼻。

【示例】

〔盾鼻试残墨〕 宋·陆游《江北庄取米到》:“征辽诏下倘可期,盾鼻犹堪试残墨。”

〔楯鼻磨墨〕唐·韩翊《寄歌舒仆射》:“群公楯鼻好磨墨,走马为君飞羽书。”

〔楯墨〕宋·苏轼《送曹辅赴闽漕》:“诗成横槊里,楯墨何曾干。”

〔横磨墨盾〕清·钱谦益《奉酬山海督师袁公》:“匡坐油幢临虏使,横磨墨盾草邮书。”

〔磨盾〕 清·王摅《周参军挽歌》“横戈马上吟诗惯,磨盾灯前草檄忙。”

〔磨盾鼻〕 宋·刘克庄《满江红》“磨盾鼻一挥千纸,龙蛇犹湿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竹笑

    宋苏轼《石室先生画竹赞》:“竹亦得风,夭然而笑。”后以“竹笑”形容竹子遇风摆动的姿态。元李衎《竹谱详录.竹态》:“竹得风,其体夭屈谓之竹笑。”【词语竹笑】   汉语大词典:竹笑

  • 伎同南郭

    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谓缺乏真实才技。多为谦词。明高启《京师秋兴次谢太史韵》:“伎同南郭知应滥,俸比东方愧已多。”

  • 破镜重合

    同“破镜重圆”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滦阳续录五》:“破镜重合,古有其事,若夫再娶而仍元配,妇再嫁而未失节,载籍以来,未之闻也。”见“破镜重圆”。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五》:“~,古有其事。

  • 衰如充耳

    褎( ㄒㄧㄡˋ xiù )如:傲慢自大的样子。充耳:原是一种挂在耳旁的首饰。这里语带双关,有充耳不闻的意思。 表示塞耳不闻。语出《诗.邶风.旄丘》:“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”郑玄笺:“充耳,塞耳也。

  • 雪夜微行

    此典为赵匡胤微服访功臣事。微行:便装出行。赵普(922-992年)字则平,幽州蓟县(今北京大兴县西南)人,后迁河南洛阳。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,任掌书记。策划陈桥兵变,为宋朝开国功臣,授右谏议大夫,充枢密

  • 看样画葫芦

    同“依样画葫芦”。清李渔《奈何天.逼嫁》:“却不道嫁犬逐犬,切莫要看样画葫芦,又把那别新郎的铺盖卷。”【词语看样画葫芦】   汉语大词典:看样画葫芦

  • 蒲柳

    源见“蒲柳姿”。比喻孱弱的体质。唐李白《长歌行》:“秋霜不惜人,倏忽侵蒲柳。”亦喻人社会地位卑下。《红楼梦》五回:“觑看那侯门艳质同蒲柳,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。”【词语蒲柳】   汉语大词典:蒲柳

  • 彭泽斗米怕折腰

    同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。明冯惟敏《新水令.庚午春试笔》曲:“谢彭泽斗米怕折腰,伴南村野老开怀抱。”

  • 哀王孙

    42` 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大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王孙而进食,岂望报乎?”哀,《说文》为闵,是慈爱怜惜的意思。王孙,王公贵人的子弟。相传汉高祖的大臣韩信少年时生活穷困,遇到一个漂母给他饭吃,他表示以

  • 蚁丘罢战

    源见“南柯梦”。喻停止无意义的争斗。宋王以宁《满庭芳.陈觉叟雪中见过》词:“先生。齐物久,蚁丘罢战,蜗角休征。趁尊前身健,有酒须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