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五侯鲭”。谓言语精美有味。宋黄伯思《东观馀论.跋织锦回文图后》:“国初钱镇州 惟治,尝有《宝子垂绶连环》之诗,亦《锦文》之遗范,而世罕传。故聊附卷左,以资书隽言鲭之余味焉。”【词语言鲭】 汉
《后汉书.儒林传序》:“建武五年,乃修起太学……服方领习矩步者,委它乎其中。”又《马援传》:“勃衣方领,能矩步,辞言娴雅。”李贤注:“前书《音义》曰:‘颈下施衿领正方,学者之服也。’矩步者,回旋皆中规
明清科举制度,乡试第二年会集各省举人试于礼部,叫做“会试”,考中者称贡士。《明史.选举志》:“三年大比,以诸生试之直省,曰乡试,中式者为举人。次年,以举人试之京师,曰会试。”【词语会试】 汉语大词
源见“瑕不掩瑜”。喻好坏优劣互相不能遮掩。明沈鲸《双珠记.廷对及第》:“近嫦娥,依衮冕,瑜瑕不掩,红香十里人青眼。”
《庄子.天地》载:庄子为了说明世人贫富虽有不同,其害生伤性则相同,打了一个比喻:百年老树砍断剖开后,取其一段雕成艺术品,其余断枝残木丢到水沟里,二者遭遇虽不同,但都丧失了树的本来天性。后以“沟中断”比
同“问诸水滨”。元方回《次韵伯田见酬》之二:“世故吾其问水滨,向来不合典班春。”【词语问水滨】 汉语大词典:问水滨
源见“范蠡扁舟”。又唐杜牧《杜秋娘诗》:“西子下姑苏,一舸逐鸱夷。”后代据此传说范蠡助勾践灭吴后,偕西施泛五湖避祸远隐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》四七出:“〔丑〕范蠡载西施。〔净〕五湖在那里?”清王昙《留侯祠
同“北辕南辙”。唐韦嗣立《偶游龙门北溪》诗:“还悟北辕失,方永南涧田。”
晋.王隐《晋书》:“赵孟字长舒,入补尚书都令史,善于清谈,有国士之风。其面有疵黯。诸事不诀,皆言‘当问疵面’也。”(据《太平御览》卷三六五引)晋时,尚书都令史赵孟面有疵点,时人号以‘疵面,,有事皆愿向
亦曰“醋大”,用以指贫寒失意的读书人,含有轻慢之意。语出五代汉宗室刘旻(mín岷)之口。周显德元年(954年),太祖郭威驾崩,世宗柴荣继立。刘旻在契丹人的支持下,率兵攻周,包围潞州。周世宗率兵亲征,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