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歌释忿争

歌释忿争

此为昭肃皇后以歌声消除人们的愤怒争执事。昭肃皇后即金景祖乌古迺(nǎi奶)之妻唐括多保真。她非常好客。当景祖乌古迺与客人一起饮酒时,她不饮酒,专听他们谈话。次日,她可以一一列举、评论那些人的言行,而且都十分中肯。假如有的因醉酒而争吵,她总是用自己的歌声来消除他们的愤怒和争执。如果军队中有人受刑拷打的,就带着酒食去劝慰开导。景祖乌古迺到部属巡视考察时,她也常常随行,并参与解决政事和诉讼案。景祖去世后,世祖劾(hé河)里钵(bō玻)及其弟颇剌淑、盈歌,每当采取军事行动时,总要先禀告昭肃皇后才用兵。或胜或负,她都给予奖励或惩罚。到了农忙季节,她就亲自去考查耕耘收割。远的地方乘马前往,近的地方就拄杖而行。对于那些勤于耕作的,她予以勉励;对于那些晚出早归的就给以批评和训导。昭肃皇后到邑屯村,世祖劾里钵、肃宗颇剌淑一起随行。当时正巧桓赦、散达兄弟俩也来到这里。此时,这兄弟俩感情上已有裂痕。再加上酒意,言语互相冲撞,相持不下,最后竟拔刀相对。昭肃皇后就起身抓住双方的手,对桓被、散达说:“你们都是我丈夫的老部下、老朋友,怎么就一下子忘掉了我丈夫的恩惠,而与儿辈们争吵呢?”于是她就自己唱起歌来,桓、散达的怒气也就消除了。

【出典】:

金史》卷63《后妃上·景祖昭肃皇后》1500页:“后虽喜宾客,而自不饮酒。景祖与客饮,后专听之。翌日,枚数其人所为,无一不中其綮(qìng庆,相结合的地方)肯。有醉而喧呶者,辄自歌以释其忿争。军中有被笞罚者,每以酒食慰谕之。景祖行部,辄与偕行,政事狱讼皆与决焉。景祖没后,世祖兄弟凡用兵,皆禀于后而后行,胜负皆有惩劝。农月,亲课耕耘刈获,远则乘马,近则策杖,勤于事者勉之,晏(yàn宴,迟;晚)出早休者训励之。后往邑屯村,世祖、肃宗皆从。会桓、散达偕来,是时已有隙,被酒,语相侵不能平,遂举刃相向。后起,两执其手,谓桓、散达曰:‘汝等皆吾夫时旧人,奈何一旦遽(jù具,遂;就)忘吾夫之恩,与小儿子辈忿争乎。’因自作歌,桓、散达怒乃解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泥中婢

    源见“郑玄家婢”。指知书识礼的奴婢,意在称许主人高雅学深。清 丘逢甲《戏叠前韵柬同集诸君》诗之一:“却教人忆泥中婢,八字墙高似郑乡。”

  • 绝蹯

    《战国策.赵策三》:“魏魀谓建信君曰:‘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。虎怒,决蹯而去。虎之情,非不爱其蹯也。然而不以环寸之蹯,害七尺之躯者,权也。”后遂以“绝蹯”喻做事权衡轻重,不因小失大。汉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

  • 亡命之徒

    亡:逃亡。命:即“名”。亡命:脱离户籍或改名。徒:人。原指改名换姓,逃亡在外的人。后也指不顾性命,违法作恶的人。郭彦(?-569年),太原阳曲(山西太原北)人。宇文泰任为虞部郎中。北周代魏,任澧州(今

  • 洗垢求瘢

    《后汉书.赵壹传》:“所好则钻皮出其羽毛,所恶而洗垢求其瘢痕。”后以“洗垢求瘢”指过分挑剔别人的错误。元刘祁《归潜志》卷九:“张承旨 行简知贡举,惟以格律痛绳之,洗垢求瘢,苛甚。”见“洗垢索瘢”。元·

  • 兰言

    源见“金兰之友”。指情投意合的知心话。唐黄滔《薛推前辈启》:“遽起兰言,爰开金口。”【词语兰言】   汉语大词典:兰言

  • 不疑诬金

    指直不疑被冤诬盗金之故事。后以此典称赞人能宽容忍让;或指人遭诬蒙冤。直不疑,西汉南阳(今河南南阳)人,汉文帝时任郎(帝王侍从)官。有一次,与他同住的一个人告假回家,误将另外一个人的金带走。金主人发觉后

  • 没羽之虎

    源见“射石饮羽”。指大石。宋王安石《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.泉》:“没羽之虎行林间,箨龙失职因藏跧。”偏正 指怪石。语本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6:“楚熊渠子夜行,见寝石,以为伏虎,弯弓而射之,没金饮羽,下

  • 拔葵去织

    东汉.班固撰《汉书.董仲舒传》:“故公仪子(名休)相鲁,之其家见织帛,怒而出其妻,食于舍而茹葵,愠而拔其葵,曰:‘吾己食禄,又夺园夫红女利虖(呼)!’”葵,即冬葵,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蔬菜。公仪子身为鲁

  • 掩户自挝

    《后汉书.缪肜传》:“缪肜(音miào róng,《佩文韵府》卷二十一引作“缪彤”)字豫公,汝南召陵人也。少孤,兄弟四人,皆同财业。及各娶妻,诸妇遂求分异,又数有斗争之言。肜深怀愤叹,乃掩户自挝(挝,

  • 万壑千岩

    形容峰峦、山谷极多。语出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顾长康从会稽还,人问山川之美,顾云:‘千岩竞秀,万壑争流。’”宋 柳永《夜半乐》词:“渡万壑千岩,越溪深处。”宋 辛弃疾《江神子.送元济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