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死不瞑目

死不瞑目

瞑目:闭上眼睛。死时也不闭上眼睛。形容至死也不甘心。也用来比喻志向坚决。孙坚(155-191年),字文台,吴郡富春(今浙江富阳县)人。汉灵帝时任长沙太守。东汉末年,军阀董卓率兵入洛阳,废少帝,立献帝,专擅朝政,肆虐京都。诸州郡都起义兵讨伐董卓。孙坚也发兵,并屡败董卓,董卓对孙坚作战勇武很害怕,便派遣将军李催去收买孙坚,许以和亲,并对孙坚及其子弟封官许愿。孙坚不为所动。他对李催说:“董卓逆天意,行无道,颠覆汉朝王室,我如不能夷灭他三族,把他的罪行昭示于四海,就是死也不能闭上眼睛,怎能和他结亲呢?”

【出典】:

三国志·吴书》《孙坚传》卷46第1097页:“卓惮坚猛壮,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,令坚列疏子弟任刺史、郡守者,许表用之。坚曰:‘卓逆天无道,荡覆王室,今不夷汝三族,县示四海,则吾死不瞑目,岂将与乃和亲邪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司马温公行状》:“公疾益甚,叹曰:‘四患未除,吾死不瞑目矣!’” 宋·陆游《剑南诗稿·三三·七月下旬得疾,不能出户者十有八日,病起有赋》:“著书殊未成,即死不瞑目。” 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马上支日记》:“我觉得倘不将这药认作‘戒烟药水’,他大概是死不瞑目的。”


主谓 瞑目,闭眼。死了也合不上眼。谓人抱恨而死,心有不甘。语本《左传·文公元年》:“谥之曰灵,不瞑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马上支日记》:“我觉得倘不将这药认作‘戒烟药水’,他大概是~的。”△多用于描写含恨而死之人。 →抱恨终天 ↔死而无怨 死亦瞑目 含笑入地 心甘情愿。也作“死不闭目”。


解释瞑:闭,合上。死了也不闭眼。表示心事未了,死了也有遗憾。

出处三国志·吴志·孙坚传》:“坚曰:‘卓逆天无道,荡覆王室,今不夷汝三族,县示四海,则吾死不瞑目。’”

东汉末年,宦官和内戚轮流执政,朝廷腐败凋敝,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最终爆发了黄巾大起义。董卓是西北地区甘肃临洮人,他在征讨黄巾军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军队,盘踞在河东地区,不肯接受朝廷的调度。后来,在宦官和内戚的斗争中,董卓趁机带兵进京,控制了中央政权。此后董卓秽乱后宫、放纵士兵草菅人命、搜刮民财、虐待大臣,引起了天下之人的公愤。

汉灵帝死后,董卓专擅朝政,在京城骄横放纵。各州郡共同起兵,推举袁术作为领导人,打算征讨董卓,孙坚也积极响应。孙坚是孙权的父亲,当时地位尚低,他带领人马拜见袁术,袁术上表推荐他担任破虏将军、豫州刺史。此后,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,孙坚勇敢坚定,多次失败后仍坚持战斗,终于在阳人(地名)大败董卓的军队,杀死了董卓的大都督华雄。

阳人大捷之后,董卓对孙坚的勇猛顽强非常忌惮,打算收买他。就派手下过来,让孙坚开列一个子弟亲信的名单,以便朝廷按名单分封赏赐。孙坚义正词严地说:“董卓违逆天命,颠覆王室,大逆不道。今天不诛杀你父母妻子的宗族,不将你的罪行昭示于天下,我死也不会闭上眼睛。又怎会与你和亲呢?”孙坚终因自己的勇敢和坚定,成为吴国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。

近义遗恨终生

例句

素以“扭亏圣手”著称的企业家向大家立下军令状:不把化肥厂搞上去死不瞑目。


【词语死不瞑目】  成语:死不瞑目汉语词典:死不瞑目

猜你喜欢

  • 璧沼

    同“璧水”。唐 吕令闻《云中古城赋》:“开儒士于璧沼,贮美人于玉房。”唐韦抗《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》:“广庭临璧沼,多士侍金闺。”【词语璧沼】   汉语大词典:璧沼

  • 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

    被:及。四表:四海之外。格:至。上下:指天地。 光辉照耀四方,以至于天上地下。 旧时歌颂帝王德业辉煌。语出《书.尧典》:“曰若稽古,帝尧曰放勋,钦明文思安安,允恭克让,光被四表,格于上下。”汉.郑

  • 议鼎

    《汉书.吾丘寿王传》载:汉武帝时,汾阳出土宝鼎,群臣上寿贺武帝曰:“陛下得周鼎。”吾丘寿王独曰非是周鼎。武帝召问其由,寿王曰:“天祚有德而宝鼎自出,此天所以与汉,乃汉宝,非周宝也。”后以“议鼎”为称人

  • 匣剑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喻指被埋没的人才。前蜀韦庄《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》:“未知匣剑何时跃,但恐铅刀不再铦。”源见“虎吼龙鸣”。喻指被埋没的人才。梁启超《雷庵行》:“先生匣剑时一鸣,龙啸天空秋

  • 枕秘

    同“枕中术”。清 郎廷槐等《师友诗传录》:“盖唐人犹有六朝余习,故以《文选》为论衡枕秘。”【词语枕秘】   汉语大词典:枕秘

  • 一世之雄

    世:时代。雄:豪杰。指一代中最杰出的英雄人物。刘裕(事迹见“龙行虎步”条)。初为东晋将领,战功卓著。桓玄称帝,刘裕率兵讨伐。桓玄非常恐惧,束手无策。他左右的人对他说,刘裕现在兵力很少,怎会打败我们,陛

  • 由巢

    同“许巢”。《晋书.元帝纪》:“愿陛下存舜禹至公之情,狭由 巢抗矫之节,以社稷为务,不以小行为先。”元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四折:“元来他也是个遁世的由 巢。”【词语由巢】   汉语大词典:由巢

  • 克嗣良裘

    同“克绍箕裘”。唐 何延之《兰亭始末记》:“右军亦自爱重此书,留付子孙。传至七代孙智永……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,俗号永禅师。禅师克嗣良裘,精勤此业,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。”见“克绍箕裘”。【词语克嗣良裘】

  • 悲良弓

    源见“烹狗藏弓”。表示对功高被弃或被诛者的悲叹。景耀月《读史感言》诗:“鸟去悲良弓,弃置如遗垢。”【词语悲良弓】   汉语大词典:悲良弓

  • 惩一儆众

    见“惩一儆百”。【词语惩一儆众】  成语:惩一儆众汉语大词典:惩一儆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