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死得其所

死得其所

所,处所。得其所,得到应有的归宿。死得是地方,即指有意义,有价值。语本北魏张普惠。张普惠,字洪赈,常山九门(今河北正定)人,专心坟典,受士人称赞。作谏议大夫时,当朝灵太后的父亲司徒胡国珍亡故后谥号“太上秦公”,普惠认为前代帝后的父亲从未加以“太上”之号,上表劝道:“《礼记》曰:‘天无二日、土无二王……尊无二上……’。”指出尊父为“太上”是帝王的大礼。于是太后亲到胡宅,召集王公及五品以上官员议定,并派使者召来普惠。任城王澄等参与议定的人,都因肃宗年幼灵太后当朝执政相顺从,并且与普惠辩论,然而普惠抗争不惧,应对如流,但最终群臣仍以“请依前诏”上奏。只是,太后也没降罪普惠。最初普惠被召时,使者伫立催促,他几个儿子忧惧涕泣,普惠正言劝解说:“我执掌谏议的职责,如不言人所难言,不谏人所难谏,就是唯诺小人,旷官尸禄。人皆有死,如死得其所,有什么可遗憾的!”等到他平安回家,亲朋都为他的幸运,向他表示祝贺。中山杜弼更写信赞惠道:“虽向难锋至,而应对响出……终使庶僚拱默。虽不见用于一时,固已传美于后代。”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78《张普惠传》1735页:“初,普惠被召,传诏驰骅骝马来,甚迅速,伫立催去,普惠诸子忧怖涕泣。普惠谓曰:‘我当休明之朝,掌谏议之职,若不言所难言,谏所难谏,便是唯唯,旷官尸禄。人生有死,死得其所,夫复何恨。然朝廷有道,汝辈勿忧。’及议罢,旨劳还宅,亲故贺其幸甚。”

【例句】:

金史·忠义传一》:“国家有难,在朝者死其官,守郡邑者死城郭,治军旅者死行阵……皆其所也。故死得其所,则所欲有甚于生者焉。”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37回:“贤哉徐母……伏剑同流,断机堪伍,生得其名,死得其所。贤哉徐母,流芳千古。” 明·李贽《焚书·何心隐论》:“死得其所,公又何辞焉?”


述补 得其所,得到合适的地方。指死得有意义、有价值。语本《左传·文公二年》:“瞫曰:‘吾未获死所。’”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北伐途次》:“他们的血是有代价的,他们~,是死而无憾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形容死得有价值。↔死无葬身之地 虚生浪死


【词语死得其所】  成语:死得其所汉语词典:死得其所

猜你喜欢

  • 绰(chuò)绰有余

    又作“绰有余裕”。原指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。后则泛指能力和财力宽裕有余。齐国大夫蚳蛙为了向齐王提建议,便辞去地方行政职务而到齐国中央政府去担任狱官。后来,在他几次向齐王进谏而不被采纳之后,他又听从孟子的

  • 宋国高风

    同“宋都风”。唐李咸用《与刘三礼陈孝廉言志》诗:“宋国高风休敛翼,圣朝公道易酬身。”

  • 流红

    源见“红叶题诗”。谓女子春思闺怨。宋吴文英《齐天乐》词:“流红江上去远,翠尊曾共醉,云外别墅。”【词语流红】   汉语大词典:流红

  • 弓挂天山

    源见“三箭定天山”。指安抚边疆。宋杨万里《跋丘宗卿侍郎见赠使北诗一轴》诗:“手持汉节娖秋月,弓挂天山鸣积雪。”【词语弓挂天山】  成语:弓挂天山汉语大词典:弓挂天山

  • 鲍孤雁

    《司马温公诗话》:“鲍当为河南府法曹,尝忤知府薛映,因赋《孤雁》诗云:‘天寒稻粱少,万里孤难进。不惜充君厨(一作庖),为带边城信。’薛大称赏。时号鲍孤雁。”宋.司马光,以赠温国公,因称司马温公。鲍当因

  • 白最良

    同“白眉良”。元揭傒斯《病中初度》诗:“举眼青如故,轩眉白最良。”

  • 走马看花

    源见“春风得意”。形容登科后的得意、愉快的心情。宋杨万里《叶叔羽集同年九人于樱桃园》诗:“走马看花才几日,晓星残月半无人。”亦喻粗略地观察一下事物。朱自清《论诗学门径》:“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

  • 母子青蚨

    晋.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三:“南方有虫,名??,一名?蠋,又名青蚨。形似蝉而稍大。味辛美,可食。生子必依草叶,大如蚕子。取其子,母即飞来,不以远近。虽潜取其子,母必知处。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,以子血涂钱八

  • 素餐

    同“尸位素餐”。汉桓宽《盐铁论.盐铁箴石》:“今有司以不仁,又蒙素餐,无以更责雪耻矣。”宋范仲淹《上执政书》:“官实素餐,民则菜色。”【词语素餐】   汉语大词典:素餐

  • 兰交

    源见“金兰之友”。称知心朋友。唐卢照邻《五悲.悲今日》:“兰交永合,松契长并。”【词语兰交】   汉语大词典:兰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