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.杜甫《梦李白》诗:“恐非平生魂,路远不可测。魂来枫林青,魄返关塞黑。”李白因永王璘事被判流放夜郎,杜甫怀念李白,梦中为李白生死难卜而忧虑不安。后因用为荒僻幽暗鬼魂游荡之处的典故。清.蒲松龄《聊斋自
源见“乘槎”。指传说中乘槎泛天河之人。唐罗隐《寄窦泽处士》诗之二:“鳌背楼台拂白榆,此中槎客亦踟蹰。”【词语槎客】 汉语大词典:槎客
源见“鲁鱼亥豕”。将“帝”讹成“虎”。泛指文字错讹。清陈维崧《沁园春.纸贵戏作》词:“纵画他灰焰,还疑帝虎,刻他竹粉,莫辨之无。”【词语帝虎】 汉语大词典:帝虎
源见“沈约瘦”。谓身体消瘦,衣带渐宽。宋史达祖《夜行船.闻卖杏花有感》词:“白发潘郎宽沈带,怕看山,忆它眉黛。”
战火数月来连续不断,一封家信的到来简直胜过“万金”。 形容战争年代盼望家人信息的迫切心情。语出唐.杜甫《春望》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
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义礼智根于心,其生色也睟然,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睟(suì):润泽;盎:通泱、盛。“睟面盎背”,意谓仁义礼智内生于心,外则充满于身体各部,现于面部
同“泰否”。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岂地势之安危,信人事之否泰。”唐刘知幾《史通.载文》:“夫国有否泰,世有污隆,作者形言,本无定准。”【词语否泰】 汉语大词典:否泰
古时以火燃竹,毕剥有声,称为爆竹。南朝.梁.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正月一曰,……鸡鸣而起,先于庭前爆竹,心辟山臊恶鬼。”传说古代山中恶鬼‘山臊’最怕爆竹声,听到声响就吓跑。后来每到正月初一,人们就用爆
《尚书大传》卷五:“周人可比屋而封。”谓上古之世,教化遍及四海,家家有德行,皆可旌表。后亦泛称风俗淳美。唐刘知幾《史通.疑古》:“尧舜之人,比屋可封。盖因《尧典》成文,而广造奇说也。”前蜀杜光庭《寿春
见“迷而知反”。《南齐书·鱼复侯子响传》:“但韔矢倒戈,归罪司戮,即理原心,亦既~。”【词语迷而知返】 成语:迷而知返汉语大词典:迷而知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