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汗青

汗青

古时以竹简为纸,书写时须先用火烘干,谓之汗青。后用为成书之意,也用来专指史书。出自唐刘知几之语。刘知几(661-721年)字子玄,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。唐代著名史学家。永隆进士。武后时历任著作佐郎、左史等职。玄宗时官至左散骑常侍。后因其子犯罪,他为之辩护,被贬为安州都护府别驾。他酷爱史学,任史官期间,曾针对史馆修书的弊病,提出了“五不可”的原则。其中的“一不可”是,负责编史的人不可太多,否则人人都自以为是,每记一事,载一言,都要讨论很长时间,那就“头白可期,汗青无日”了。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132《刘子玄传》4520页:“今史司取士滋多,人自为荀、袁,家自为政、骏。每记一事,载一言,阁笔相视,含毫不断,头白可期,汗青无日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


汗青”是个文语,是 “史册”的意思。文天祥 《过零丁洋》诗: 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表明了他那民族英雄的气节。

古代在纸发明以前,字是刻在竹片上面的。竹片用牛筋或绳子穿起来,便成为竹简,也就是书了,用来记载历史的便是史册。刻字之前,要先将竹片放在火上烘烤,使它出 “汗”( 冒水) ,干了之后,竹子的青色尚未褪掉之时,就较容易刻字了,也不易长虫了,这便是所谓的 “汗青”。在出过 “汗”且褪去 “青”色的竹片上刻写下历史,这样而成的 “书”便是史册。某教师在讲解 “汗青”一词说: “青史留名的人都会努力奋斗,都会出汗,所以史册又叫 ‘汗青’。”这真是望文生义而贻笑大方了。


【词语汗青】   汉语词典:汗青

猜你喜欢

  • 雁子堂

    《善见律》卷十:“高阁讲堂者,于大林作堂,堂形如雁子,一切具足,为佛作此堂也。”后因以“雁子堂”指佛堂。唐储光羲《题慎言法师故房》诗:“过客知何道,裴回雁子堂。”【词语雁子堂】   汉语大词典:雁子堂

  • 一落千丈

    唐韩愈《听颖师弹琴》诗:“跻攀分寸不可上,失势一落千丈强。”原指琴声骤然低落。后常用以形容景况急剧下降。宋王迈《上何师启》:“失势一落千丈强,自安蹇步;冲人决起百余尺,坐看群飞。”述补 形容下降得很厉

  • 冷若冰霜

    清.冯起凤《昔柳摭谈.秋风自悼》:“出语如松风,睨其神色,冷若冰霜。”后用以比喻态度冷淡,毫无热情;也用以形容态度严肃,不可侵犯,不易接近。清.伤时子《苍鹰击》第十出:“敢道艳如桃李,冷若冰霜,芝兰其

  • 负涂载鬼

    《易.睽》:“睽孤见豕(猪)负涂载鬼一车,先张之弧,后说之弧,匪寇婚媾,往遇雨则吉。”负涂,豕伏于道中;载鬼,车上载的鬼,喻指丑恶的人。后遂以“负涂载鬼”作为指丑恶之人的典故。清.侯方域《卢告》:“负

  • 人琴两亡

    同“人琴俱亡”。唐张说《为人作祭弟文》:“予羸老矣,伤心几何。人琴两亡,命也命也。”见“人琴俱亡”。唐·张说《为人作祭弟文》:“予羸老矣,伤心几何。~,命也命也。”【词语人琴两亡】  成语:人琴两亡汉

  • 青龙白虎车

    晋.葛洪《神仙传》卷八《沈羲》:“沈羲者,吴郡人。学道于蜀中,但能消灾治病,救济百姓。不知服药物。功德感天,天神识之。羲与妻贾共载诣子妇卓孔宁家,道逢白鹿车一乘,青龙车一乘,白虎车一乘,从者皆数十骑,

  • 刘翊饷车

    参见:饷车

  • 德不孤必有邻

    《论语.里仁》:“子曰:‘德不孤,必有邻。’”孔子说:“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,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从为友邻。”后因用为尚德之典。《汉书.董仲舒传》:“周公曰:‘复哉复哉’,孔子曰:‘德不孤,必

  • 昭阳

    同“昭阳殿”。宋杨泽民《风流子.咏钱塘》词:“佳胜古钱塘。帝居丽、金屋对昭阳。”【词语昭阳】   汉语大词典:昭阳

  • 杞国忧天

    同“杞人忧天”。明何景明《田子行》:“丹诚不回白日照,杞国忧天独劳苦。”见“杞人忧天”。【词语杞国忧天】  成语:杞国忧天汉语大词典:杞国忧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