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泽枯之惠

泽枯之惠

隋书.炀帝纪下》:“恩加泉壤,庶弭穷魂之冤;泽及枯骨,用弘仁者之惠。”后因以“泽枯之惠”谓恩泽施及死去的人,形容深恩。明陈子龙《请假葬亲疏》:“恳乞皇上弘锡类之仁,布泽枯之惠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陈平社

    源见“陈平分肉”。借指处事公平。金李俊民《即事》诗:“谁能宰似陈平社,那免悲如宋玉秋。”

  • 夜长梦多

    比喻时间长了,事情往往发生不利的变化。清代吕留良家书《谕大火帖》:“昨橙斋得燕中信云:‘荐举事近复纷纭,夜长梦多,恐将来有意外,奈何!’”并列 比喻时间一长,事情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。清·吕留良《吕晚村

  • 刻鹄类鹜

    《后汉书.马援传》:“效伯高不得,犹为谨敕之士,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。效季良不得,陷为天下轻薄子,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。”鹄:天鹅。鹜:鸭子。“刻鹄类鹜”用以比喻仿效虽然不太逼真,但还相似,事与愿

  • 吾谁与归

    谁与归:即“与谁归”。归,归向,同道。 我和谁同道! 慨叹同道者的难得。语出《国语.晋语八》:“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,曰:‘死者若可作也,吾谁与归?’”《礼记.檀弓下》引同。宋.徐铉《大唐故匡时启

  • 天道宁论

    宁:岂,难道。 难道还有天道可说? 用反诘的语气表示无天道可言语出南朝.梁.江淹《恨赋》:“试望平原,蔓草萦骨,拱木敛魂,人生到此,天道宁论?”鲁迅《热风.随感录.六二》:“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

  • 圣门鸣鼓

    源见“鸣鼓而攻”。谓宣布罪状公开声讨。宋周密《齐东野语.作邑启事》:“每嗟民力,至叔世而张弓;欲竭吏能,恐圣门之鸣鼓。”

  • 王毡

    同“青毡故物”。清厉鹗《至后暖雨复雪旬浃不止得诗》:“王毡既落毛,谢屐已败齿。”【词语王毡】   汉语大词典:王毡

  • 断臂燃身

    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三载:南北朝时,僧神光闻达摩在沙林,遂往。彼晨夕参承,莫闻诲励,乃断臂置师前。后达摩遂传衣钵给神光,是为禅宗二祖慧可。又《资治通鉴.后周世宗显德二年》:“禁僧俗舍身、断手足、炼指、挂灯

  • 莼鲈思

    同“莼鲈归思”。清朱彝尊《食魱鱼》诗:“稻蟹时方早,莼鲈思莫频。”

  • 徇行数墨

    见“寻行数墨”。明·朱之瑜《与源光国书》:“下问三事,志大而见卓,非寻文书生~,拘守章句之所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