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山公藻鉴”。宋黄庭坚《和范廉》:“汲直非刀笔,山公识宁馨。”
源见“金马碧鸡”。指汉王褒奉诏赴益州祭祀金马、碧鸡神事。宋杨亿《成都》诗:“漫传西汉祠神马,已见南阳起卧龙。”
明.李贽《初谭集.父子回》:“陛下爱其骨肉,臣敢惜其羽毛。”此典故以羽毛比喻人的声誉。“爱惜羽毛”亦作“自惜羽毛”,即指惜己声誉。近人章炳麟在其《答某书》中写道:“苟其人自惜羽毛,又知东人非始终可保,
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喻人青云得志,大展宏图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郊遇》:“长公绣口锦心,不日连枝奋北;老衲萍踪浪迹,来朝一苇度西。”【词语奋北】 汉语大词典:奋北
就:成就。将:前进。缉熙:积渐广大。 天天有成就,月月有进步。坚持学习,循序渐进,终使自己心明眼亮。 形容学问日积月累,不断长进。语出《诗.周颂.敬之》:“日就月将,学有缉熙于光明。”孔颖达疏:“
《三国志.魏书.管宁传》载:三国时魏人管宁,字幼安,北海朱虚人。……从魏文帝黄初至魏明帝青龙年间,几次下诏书,请他出仕,他都辞不赴命。魏明帝下诏书给青州刺使程喜,询问管宁不奉诏出仕的原因,“喜上言:‘
《韩非子.十过》:晋平公向乐师师旷请教音乐,“公曰:‘清商固最悲乎?’师旷曰:‘不如清徵(zhǐ)。’公曰:‘清徵可得而闻乎?’师旷曰:‘不可。古之听清徵者,皆有德义之君也。今吾君德薄,不足以听。’平
同“一箭下聊城”。宋 毛幵《水调歌头.次刘若纳韵》词:“洗眼功名会,一箭取辽城。”
韦:熟牛(或其他兽)皮条。编:编成竹简册籍。 三绝:多次磨断。 此典指孔子阅读《易经》次数太多,使联串竹简册籍之皮条多次磨断。后以此典形容读书勤奋,精研细读。 孔子晚年喜好阅读《易经》,并为《彖》、《
正正之旗,谓军队行列整齐;堂堂之阵,谓阵容壮大。后以行事光明正大为正正堂堂。《孙子.军争》:“无邀正正之旗,勿击堂堂之陈(阵),”曹操注:“正正,齐也。堂堂,大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