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灌园逃公卿

灌园逃公卿

同“灌园避世”。清张英《拟古田家诗》:“始知於陵子,灌园逃公卿。”


【典源】 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》:“陈仲子,齐人。其兄载为齐卿,食禄万钟。仲子以为不义,将妻子适楚,居于於陵,自谓於陵仲子,穷,不苟求不义之食。……楚王闻其贤,欲以为相,遣使持金百镒,至於陵聘仲子,仲子入谓妻曰:‘楚王欲以我为相,今日为相,明日结驷连骑,食方丈于前,意可乎?’妻曰:‘夫子左琴右书,乐在其中矣,结驷连骑,所安不过容膝; 食方丈于前,所甘不过一肉,而怀楚国之忧,乱世多害,恐先生不保命也。’于是出谢使者,遂相与逃去,为人灌园。”《初学记》卷二十六,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八六引 《高士传》皆作“陈仲,字子终。”

【今译】 陈仲子是战国时齐国的高士。其兄陈载为齐卿,俸禄万钟,仲子以为是不义之禄,与妻子迁往楚国,住在於陵,自称於陵仲子,虽穷也不随便求别人东西吃。楚王想聘其为相,派使者带重金礼聘他。仲子与其妻商量:“楚王要聘我为相,今天为相,明天就可以乘四匹马驾的车子,骑从前呼后拥,饮食也会十分丰盛,你觉得怎么样?”妻子说:“您左有琴右有书,已经乐在其中了,乘驷车带骑从,不过只限于一身享用,却要思虑整个楚国的事情,您觉得可以吗?”于是辞谢使者逃去,为人家灌园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隐士坚守节操,避世逃名; 或指这样的隐士。

【典形】 灌园逃公卿、灌园翁、灌园仲子、於陵仲、於陵之操、於陵子、仲子廉、仲子守志、三公灌蔬、灌园人。

【示例】

〔灌园逃公卿〕 清·张英《拟古田家诗》:“始知於陵子,灌园逃公卿。”

〔灌园翁〕 明·高启 《夏景园庐》:“本同趋府客,偶似灌园翁。”

〔灌园仲子〕 清·唐孙华《剪蔬》:“灌园仲子犹存母, 食菜周颙尚有妻。”

〔於陵仲〕 宋·苏轼《次韵李公择梅花》:“奉使今折磨,清比於陵仲。”

〔於陵之操〕 南朝梁·江淹《建平王聘隐逸教》:“挹於陵之操,想汉阴之高。”

〔於陵子〕 晋·张协《杂诗》之十:“取志於陵子,比足黔娄生。”

〔仲子廉〕 清·顾炎武《灵石县神林晋介之推祠》:“微哉仲子廉,立操同蚯蚓。”

〔仲子守志〕 魏·阮籍《辞蒋太尉辟命奏记》:“昔荣期带索,仲尼不易其三乐; 仲子守志,楚王不夺其灌园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启足

    同“启手启足”。唐无名氏《上护军庞德威墓志》:“名香何在?唯增启足之悲。”【词语启足】   汉语大词典:启足

  • 隋珍

    源见“隋侯之珠”。喻俊才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偕计》:“想天朝罗网收豪俊,献皇家楚璧隋珍。”【词语隋珍】   汉语大词典:隋珍

  • 芙蓉面

    晋葛洪《西京杂记》卷二:“(卓)文君姣好,眉色如望远山,脸际常若芙蓉,肌肤柔滑如脂。”芙蓉即荷花。“芙蓉面”原形容卓文君姣好的面容,后用以形容美女的面容。唐.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归来池苑皆依旧,太液芙

  • 朝三暮二

    源见“朝三暮四”。形容主意多变。《西游记》五九回:“似师父朝三暮二的,这等担阁,就从小至老,老了又小,老小三生,也还不到。”【词语朝三暮二】  成语:朝三暮二汉语大词典:朝三暮二

  • 刻烛敏

    源见“击钵催诗”。指敏捷的诗才。宋秦观《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》诗:“愧无刻烛敏,续此金玉音。”

  • 凤占

    同“凤卜”。宋无名氏《异闻总录》卷一:“吾有弱息,未协凤占,敢以奉枕席。”【词语凤占】   汉语大词典:凤占

  • 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

    《周易.坤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”积:积累。余庆:先辈遗泽。意谓多做好事的人家,子孙必有福佑。南朝梁刘峻《辨命论》:“或立教以进庸怠,或言命以穷性灵。积善余庆,立教也;凤鸟不至,言命也。”南朝宋释

  • 珠玉照乘

    同“珠乘”。唐元稹《谕宝》诗之一:“珠玉照乘光,冰莹环坐热。”

  • 髯鼎升遐

    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谓皇帝仙逝。明 吾丘瑞《运甓记.发兵助温》:“尀耐宫车晏驾,不得叨陪顾命之班;髯鼎升遐,未克追随托孤之任。”【词语髯鼎升遐】  成语:髯鼎升遐汉语大词典:髯鼎升遐

  • 逝波

    同“逝川”。南朝 梁萧子范《夏夜独坐》诗:“一伤年志罢,长嗟逝波速。”【词语逝波】   汉语大词典:逝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