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羊读书
《三国志.魏书.杨俊传》:“俊转避地并州,本郡王象少孤特,为人仆隶,年十七、八,见使牧羊而私读书,因被箠楚。俊嘉其才质,即赎象著家,聘娶立屋,然后与别。”
三国时,魏人王象为人牧羊而读书不辍。后因用为勤苦致学的典故。
《三国志.魏书.杨俊传》:“俊转避地并州,本郡王象少孤特,为人仆隶,年十七、八,见使牧羊而私读书,因被箠楚。俊嘉其才质,即赎象著家,聘娶立屋,然后与别。”
三国时,魏人王象为人牧羊而读书不辍。后因用为勤苦致学的典故。
同“雁杳鱼沉”。清 湘灵子《轩亭冤.哭墓》:“雁断鱼沉,久隔音尘,此后相思两地分。”见“雁杳鱼沉”。清·湘灵子《轩亭冤·哭墓》:“~,久隔音尘,此后相思两地分。”【词语雁断鱼沉】 成语:雁断鱼沉汉语
女子出嫁后归省父母。宁:向父母问好。《诗.周南.葛覃》:“归宁父母。”毛传:“宁,安也。父母在,则有时归宁尔。”《左传.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冬,杞伯姬来,归宁也。”杜预注:“宁,问父母安否。”又古时诸侯
源见“牛眠地”。旧指已故亲长葬吉地而给予子孙的福荫。明 吾丘瑞《运甓记.庐山会合》:“问勋业从来有几,始信牛眠荫果奇。”
谷:庄稼和粮食的总称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载:“粮食价格太高,就会损伤士(指脱离生产的读书人)、工、商等百姓的利益;粮价太低,又会损伤农民的利益。损害百姓利益,百姓就会流离;损害农民利益,国家就会贫困。所
源见“子猷惜此君”。指高风逸韵。宋毛滂《青玉案.竹间戏作》词:“子猷风调全相称,是彼此、无凡韵。”
源见“吕安题凤”。指结交的远方朋友。宋苏轼《次韵答孙侔》:“千里论交一言足,与君盖亦不须倾。”
源见“山中宰相”。又《南史.陶弘景传》载:陶弘景“特爱松风,庭院皆植松”。每闻松风之响,便“欣然为乐”。形容隐居或山居之乐。宋范仲淹《知府孙学士见示五首因以缀篇》诗之一:“谢家山色朝晡见,陶隐松风寤寐
《左传.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初,臼季使过冀,见冀缺耨。其妻馌之,敬,相待如宾。与之归,言诸文公曰:‘敬,德之聚也,能敬必有德。德以治民,君请用之,臣闻之,出门如宾,承事如祭,仁之则也。’……文公以为下军
《庄子.秋水》:“计中国之在海内,不似梯米之在太仓乎!”太仓:古时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。稊米:小米。原谓指太仓中的一粒谷子。比喻极其渺小,微不足道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我们已写了知单去,知会各同窗的
源见“武城弦”。谓以礼乐治民。元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三折:“你可甚端冕临三辅,调弦理万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