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狐埋狐搰

狐埋狐搰

国语.吴语》:“夫谚(谚语)曰:‘狐埋(埋藏)而狐搰(搰,音hú挖掘义)之,是以无成功。’”

相传狐狸本性多疑,如果埋藏了什么东西,埋后总不放心,过一阵就又挖出来看看,所以它总也埋不成。后因以“狸埋狐搰”用为指称办事疑虑过多,缺乏决断,难以成功的典故。

今人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自序》:“回忆辛亥革命,全国人心,方以为推翻清室,永除专制,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,而不意狐埋狐搰,迄未有成。”


并列 狐狸多疑,刚埋好一物,又要挖开看。比喻疑虑太多,无法成事。语本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夫谚曰:‘狐埋之而狐搰之,是以无成功。’”茅盾《满江红·一九六三年新年献词》:“加海风云寰宇震,~计何拙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形容疑虑。也作“狐埋狐扬”。


【词语狐埋狐搰】  成语:狐埋狐搰汉语词典:狐埋狐搰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苇

    《诗.卫风.河广》:“谁谓河广,一苇杭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一苇者,谓一束也,可以浮之水上而渡,若桴栰然,非一根苇也。”后以“一苇”为小船的代称。《三国志.贺邵传》:“臣闻否泰无常,吉凶由人。长江之限不

  • 吹竽

    同“吹竽混真”。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卷三:“某也孱资琐质,误恩偶及,亦复与吹竽之部。”【词语吹竽】   汉语大词典:吹竽

  • 借筹

    同“借箸”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迎驾》:“他说受君恩爵封列侯,镇江 淮千里借筹;神京未收,似我辈滥功糜饷,建牙堪羞。”【词语借筹】   汉语大词典:借筹

  • 灵蛇珠

    源见“隋侯之珠”。比喻锦绣文才。清黄宗羲《寿李杲堂五十序》:“而当日所为之文章,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,抱荆山之玉者,竟不异虫欢鸟聒,过耳已泯。”【词语灵蛇珠】   汉语大词典:灵蛇珠

  • 刘蕡下第

    《新唐书.刘蕡传》载,唐文宗太和二年(公元八二八年),举贤良方正,对策于朝廷。刘蕡策对,极诋宦官。考官冯宿等虽然叹服其文章才学,因畏惧宦官的权势,而不敢录取。“河南府参军事李邰(注:或作郃,误)曰:‘

  • 积毁销金

    源见“众口铄金”。喻众口不断毁谤,可致人于死地。唐李白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人生实难,逢此织罗。积毁销金,沉忧作歌。”见“积毁可销骨”。唐·李白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人生实难,逢此织罗。~,沉忧作歌。”【

  • 双部蛙

    同“两部蛙”。宋岳珂《病中散步四绝》之三:“平头奴子初茸鹿,利口啬夫双部蛙。二物何关人静躁,不妨卧听步随车。”

  • 策杖挂钱

    源见“杖头钱”。谓携带酒资。宋岳珂《春游将游玉渊践吴季谦待制冯可久武博山行之约先走长句》:“策杖挂钱去,拂石看山眠。”

  • 断送老头皮

    宋.苏轼《东坡志林》卷六:“昔年过洛,见李公简,言宋真宗既东封,访天下隐者,得杞人杨朴,能为诗。召对,自言不能。上问:‘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?’朴曰:‘惟臣妻有一首云:更休落魄耽杯酒,且莫猖狂爱咏诗。今

  • 摧枯振朽

    犹摧枯拉朽。《周书.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》:“悠悠邃古,未闻斯酷。岂非摧枯振朽,易为力乎。”见“摧枯拉朽”。《周书·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》:“悠悠邃古,未闻斯酷。岂非~,易为力乎。”【词语摧枯振朽】  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