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狙公分栗

狙公分栗

源见“朝三暮四”。谓玩弄手段诈术欺人。宋苏轼《和邵同年戏赠贾收秀才》之三:“狙公欺病来分栗,水泊知馋为出鲈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狙公赋曰:‘朝三而暮四。’众狙皆怒。曰:‘然则朝四而暮三。’众狙皆悦。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,亦因是也。” 《列子·黄帝篇》:“宋有狙公者,爱狙,养之成群,能解狙之意,狙亦得公之心。损其家口,充狙之欲。俄而匮焉,将限其食。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,先诳之曰:‘与若芧,朝三而暮四,足乎?’众狙皆起而怒。俄而曰:‘与若芧,朝四而暮三,足乎?’众狙皆伏而喜。”

【今译】 古代宋国有个喜爱猴子的人。能够懂得猴子的心意。他为了养猴,甚至不惜减少自己家人的口粮。后来粮食少了,他想限制猴子的口粮,对猴子说:“给你们橡实 (一称山栗),早晨三个晚上四个,够了吗?”众猴都立起身发怒,表示不满。他又说:“那么改成早晨四个晚上三个,够了吧?”众猴就都高兴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聪明人善用手段驾驭他人; 也用以指反复无常。

【典形】 狙公倒七芧、狙公分栗、暮四朝三、三四计朝暮、喜众狙、朝三、朝三暮四、朝四暮三、众狙皆喜、三四调群狙、被狙公卖、喜怒纷众狙。

【示例】

〔狙公倒七芧〕 宋·黄庭坚《用前韵谢子舟》:“狙公倒七芧,勿用嗔喜对。”〔狙公分栗〕 宋·苏轼《和邵同年》之三:“狙公欺病来分栗,水伯知馋为出鲈。”

〔暮四朝三〕 宋·杨万里 《有叹》:“尽逃暮四朝三外,犹在桐花竹实中。”

〔三四计朝暮〕 宋·李昴英《摸鱼儿》:“应共笑群狙,无端喜怒,三四计朝暮。”

〔喜众狙〕 宋·刘筠《受诏修书述怀感事》:“讹谬刊三豕,公平喜众狙。”

〔朝三〕 宋·陆游《五月初作》:“推移逢夏五,赋与叹朝三。”

〔朝三暮四〕 清·黄鷟来《岁暮杂感》之四:“月纬岁经惭织妇,朝三暮四笑狙公。”

〔朝四暮三〕 宋·黄庭坚《见子瞻粲字韵诗》:“朝四与暮三,适为狙公玩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碧桃

    《艺文类聚》卷八六引《尹喜内传》:“老子西游,省太真王母,共食碧桃、紫梨。”因以“碧桃”指仙桃。用以祝寿。宋王之道《好事近.王昭美生日》词:“要见碧桃千岁,看壶中春日。”宋曾觌《清平乐.松姿不老》词:

  • 据梧

    《庄子.齐物论》:“昭文之鼓琴也,师旷之枝策也(枝策,即策杖),惠子之据梧也,三子之知(同智)几乎。”晋.郭象注:“夫三子者,皆欲辩非己所明者以明之,故知尽虑穷,形劳神倦,或枝策假寐,或据梧而暝。”据

  • 登墙

    源见“东墙窥宋”。谓男女越礼相悦。唐吴融《宋玉宅》诗:“穿径早曾闻客住,登墙岂复见人窥!”唐罗虬《比红儿》诗:“红儿若在东家住,不得登墙尔许年。”【词语登墙】   汉语大词典:登墙

  • 桓伊筝

    《晋书.桓伊传》:“时谢安女婿王国宝,专利无检行,安恶其为人,每抑制之。及孝武末年,……帝召伊饮燕,安侍坐,帝命伊吹笛。伊神色无迕,即吹为一弄,乃放笛云:‘臣于筝分不及笛,然自足以韵合歌管,请以筝歌…

  • 楚庄绝缨

    源见“绝缨”。指君王宽待臣下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赵胜谢躄,楚庄绝缨。”

  • 纶音

    同“纶言”。唐刘禹锡《谢赐冬衣表》:“三军挟纩,俯听纶音;九月授衣,载驰天使。”【词语纶音】   汉语大词典:纶音

  • 金地

    晋法显《佛国记》载:古印度 㤭萨罗国 舍卫城豪商给孤独长者在王舍城听如来讲法,深为敬慕。欲购祇陀太子的园林建精舍献如来。祇陀戏言布金遍地乃卖。给孤独乃倾家布金。祇陀感其诚,二人同心合力建起精舍,供如来

  • 俗未免

    源见“未能免俗”。谓迁就世俗之情。清蒲松龄《沁园春.病中》词:“俗未免,是回肠如水,百折犹东。”

  • 褒女惑周

    《诗.小雅.正月》:“赫赫宗周,褒姒灭之。”又《史记.周本纪》载:周幽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,立宠妃褒姒为后,姒子伯服为太子。褒姒不轻笑,幽王举报敌警的烽火戏之。诸侯见而率兵勤王,却无敌寇。褒姒见诸侯被愚

  • 垓心

    源见“四面楚歌”。垓下腹地,指陷重围危困之地。元尚仲贤《单鞭夺槊》四折:“两员将扑入垓心,不打话来回便战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三回:“郑伯困在垓心,全无怯惧。”【词语垓心】   汉语大词典:垓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