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玉振金声

玉振金声

源见“金声玉振”。喻指文章道德之盛。唐杨炯《从弟去溢墓志铭》:“莫不玉振金声,笔有馀力。”宋高观国《水龙吟.为放翁寿》词:“玉振金声,水增川涌,德兼才贵。”


主谓 语本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孔子之谓集大成;集大成也者,金声而玉振之也。金声也者,始条理也;玉振之也者,终条理也。”原为孟子称赞孔子才德兼备,后来用“玉振金声”比喻才学精到,声誉广播。宋·高观国《水龙吟·为放翁寿》:“~,水增川涌,德兼才贵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德才并隆的人。→德才兼备 才德兼备 材雄德茂 ↔才轻德薄 材轻德薄。也作“金声玉振”。


【词语玉振金声】  成语:玉振金声汉语词典:玉振金声

猜你喜欢

  • 鹤吟华表

    同“鹤归华表”。元傅若金《秋兴》诗之三:“龙去鼎湖云漠漠,鹤吟华表月娟娟。”

  • 廩竹

    源见“竹王”。指竹王的出生处。泛指神异人物的出生处。南朝 陈徐陵《在北齐与杨仆射书》:“瞻望乡关,何心天地?自非生凭廩竹,源出空桑,行路含情,犹其相愍。”【词语廩竹】   汉语大词典:廩竹

  • 翘馆

    同“翘材之阁”。宋沈辽《七言奉记三衢赵少师》:“昔年翘馆青衫客,非佛非仙江水东。”【词语翘馆】   汉语大词典:翘馆

  • 渭城柳

    源见“渭城”。表现伤别之情。宋张炎《摸鱼子.别处梅》词:“叹西出阳关,故人何处,愁在渭城柳。”

  • 鷃羽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鷃雀,亦比喻才能低下的人。唐刘禹锡《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》:“凤姿常在竹,鷃羽不离蒿。”自注:“自谓。”

  • 衔木石

    同“衔木偿怨”。唐 陈标《公无渡河》诗:“余魄岂能衔木石,独将遗恨付箜篌。”

  • 八音

    《尚书.虞书.舜典》:“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旧题汉.孔安国传:“八音,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。”八音,原指金、石、丝、竹、匏、土、革、木八种乐器,后多用以泛指乐器。唐.郑嵎《津阳门诗》:“花

  • 死便埋我

    《晋书.刘伶传》:“(伶);常乘鹿车(古时一种制度很小的车子),携一壶酒,使人荷锸(音chā,铁锹)而随之,谓曰:‘死便埋我。’其遗形骸如此。”刘伶字伯伦,性嗜酒,是晋代名士,为竹林七贤之一。刘伶愤世

  • 无恃其不攻,恃吾有所不可攻

    恃:凭借。 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进攻,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充足力量。 后引申到为人处世方面,强调自身建设的重要性。语出《孙子.九变》:“故用兵之法,无恃其不来,恃吾有以待之;无恃其不攻,

  • 荆鸡卵

    《文选》卷四东汉.张平子(衡)《南都赋》:“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。”唐.李善注引《韩诗内(按,原误作外)传》:“郑交甫将南适楚,遵彼汉皋台下,乃遇二女,佩两珠,大如荆鸡之卵。”神话传说郑交甫遇二仙女,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