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王后卢前

王后卢前

五代后晋.刘昫等《旧唐书.杨炯传》:“炯与王勃、卢照邻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海内称为王杨卢骆,亦号为‘四杰’。炯闻之,谓人曰:‘吾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。’当时议者,亦以为然。”

初唐“四杰”中,杨炯对王杨卢骆的排列次序表示不满,他认为“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。”后因以“王后卢前”、“前后王卢”称名次不相上下,以“耻居王后”谓耻居人后。

金.元好问《赠王仙翁道成》诗:“燕南赵比留诗卷,王后卢前尽故人。”又《别康显之》诗:“谁谓华高吾岂敢,耻居王后子当然。”


并列 指诗文齐名。语本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上·杨炯》:“炯与王勃、卢照邻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海内称为王、杨、卢、骆,亦号为‘四杰’。炯闻之,谓人曰:‘吾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。’当时议者,亦以为然。”金·元好问《别覃怀幕府诸君》诗之一:“~旧往还,江东渭北此追攀。”△用于诗文齐名。→王杨卢骆


【典源】 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六:“ (卢照邻) 后为益州新都县尉,秩满,婆娑于蜀中,放旷诗酒,故世称‘王杨卢骆’。照邻闻之曰:‘喜居王后,耻在骆前。’”《旧唐书·文苑传·杨炯传》:“炯与王勃,卢照邻、骆宾王以文词齐名,海内称为‘王杨卢骆’,亦号为‘四杰’。炯闻之,谓人曰:‘吾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。’当时议者,亦以为然。”

【今译】 初唐时,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、骆宾王都以诗文著名,称为“王杨卢骆”,也号为“四杰”。杨炯听到后,对人说:“我愧在卢前,耻居王后。”另卢照邻也说过:“喜居王后,耻在骆前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称文人齐名,或借指在某人的前后。

【典形】 耻居王后、卢后王前、卢前、王后卢前。

【示例】

〔耻居王后〕 金·元好问 《别康显之》:“谁谓华高吾岂敢,耻居王后子当然。”

〔卢后王前〕 清·杨潮观《开金榜朱衣点头》:“排比着卢后王前,请看汝南月旦。”

〔卢前〕 明·王鏊《送杨尚絅四进士归省》:“不伐子甘为孟后,虚名吾自愧卢前。”

〔王后卢前〕 金·元好问《赠王仙翁道成》:“燕南赵北留诗卷,王后卢前尽故人。”


【词语王后卢前】  成语:王后卢前汉语词典:王后卢前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都平丈我

    传说一位教书先生把《论语》“郁郁乎文哉”五字错读成“都都平丈我”。 后因用作嘲人读别字的故实。语出宋.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六:“世传俚语,谓假儒不识字者,以《论语》授徒,读‘郁郁乎文哉’作‘都都平丈我

  • 如椽大笔

    同“如椽笔”。清钱谦益《吴门送福清公还闽》诗之四:“如椽大笔盈怀袖,莫忘山东父老忧。”见“大笔如椽”。何满子《阿Q和阿金》:“中国的灵魂,中国的历史,中国善良人民的悲苦的命运,全给鲁迅的~写进这两个人

  • 无出其右

    《史记.田叔列传》:“孟舒、田叔等十余人,随赵王至长安,上召与语,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。上说(悦)尽拜为郡守诸侯相。”又见《汉书.高帝纪下》。据颜师古注说,古者以右为尊,言材无能过之者,故云无出其右。后

  • 说返屠羊

    《庄子.让王》:“楚昭王谓司马子綦曰:‘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,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(三旌,即三圭,谓诸侯五等之公、侯、伯,犹三公之位,以车服各有旌别得称。)之位。’屠羊说曰:‘夫三旌之位,吾知其贵于

  • 洪崖

    源见“拍洪崖肩”。泛指仙人。唐骆宾王《对策文三道》:“至夫滕公长往,佳城开白日之征;洪崖不归,曾丘控紫云之盖。”【词语洪崖】   汉语大词典:洪崖

  • 棠树去思

    源见“召公棠”。谓对有德政者去后之思。宋梅尧臣《卫尉邵少卿挽词》:“桐乡归葬日,棠树去思人。”

  • 哀鸿遍野

    源见“哀鸿”。指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。苏曼殊《天涯红泪记》第二章:“然而哀鸿遍野,吾又何能一一拯之?”主谓 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。语本《诗经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嗸嗸。”蔡敦祺《林则徐》

  • 堂堂乎张

    堂堂:外表很有气派的样子。张:子张,孔子弟子。 原意是说子张派头很大。 后用以表示人的仪表堂堂。语出《论语.子张》:“曾子曰:‘堂堂乎张也,难与并为仁矣。’”《初学记》卷一一引《三辅决录注》:“田

  • 军不血刃

    军:兵卒。血刃:血染刀口。士兵的武器上尚未沾血。指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。语本《荀子.议兵》:“兵不血刃,远迩来服。”见“兵不血刃”。三国蜀·诸葛亮《为后帝伐魏诏》:“夫王者之兵,有征无战,尊而且义,莫敢

  • 灼见真知

    同“真知灼见”。正确透彻的见解。郑观应《盛世危言.吏治下》:“平素具有灼见真知,临时乃能因材器使。”见“真知灼见”。清·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吏治下》:“平素具有~,临时乃能因材器使。”【词语灼见真知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