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王谢乌衣

王谢乌衣

源见“乌衣门第”。指高门贵族。清王士禛《读史杂感》诗之一:“王 谢 乌衣六代同,名家龙虎盛江东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王公(导) 曰:‘我与元规虽俱王臣,本怀布衣之好。若其欲来,吾角巾径还乌衣,何所稍严’”注引《丹阳记》曰:“乌衣之起,吴时乌衣营处所也。江左初立、琅琊诸王所居。”《景定建康志》十六引旧志云:“乌衣巷在秦淮南。晋南渡,王、谢诸名族居此,时谓其子弟为乌衣诸郎。”唐·刘禹锡《乌衣巷》:“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,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”

【今译】 乌衣,因三国吴时这里是乌衣营的所在地,故名,在今南京市东南。晋代中原战乱,大批官吏、文士东渡,王、谢两大望族就在乌衣巷居住,当时称王、谢子弟为乌衣诸郎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借指显贵的门第或其子弟。

【典形】 风流王谢、门第乌衣、王亭谢馆、王谢、王谢家、王谢乌衣、乌衣门第、燕语乌衣、王谢宅、无情燕子飞、谢堂双燕、旧时王谢、乌衣年少、乌衣门巷、王谢邻里、王谢风流、门巷乌衣、乌衣旧时客。

【示例】

〔风流王谢〕 宋·苏轼 《徐熙杏花》:“江左风流王谢家,尽携书画到天涯。”

〔门第乌衣〕 清·丘逢甲《次易实甫观察即席韵》:“门第乌衣笑王谢,文章蝉噪薄梁陈。”

〔王亭谢馆〕 宋·辛弃疾《汉宫春·会稽蓬莱阁怀古》:“君不见,王亭谢馆,冷烟寒树啼乌。”

〔王谢〕 元·邾经 《醉太平·警世》:“叹乌衣一旦非王谢,怕青山两岸分吴越。”

〔王谢家〕 清·王摅《燕》:“春秋但记住来路,兴废已非王谢家。”

〔王谢乌衣〕 清·王士禛《读史杂感》之一:“王谢乌衣六代同,名家龙虎盛江东。”

〔乌衣门第〕 清·纳兰性德《金缕曲》:“德也狂生耳! 偶然间,缁尘京国,乌衣门第。”

〔燕语乌衣〕 元·张可久《梧叶儿·春日感怀》:“燕语乌衣巷,花开白玉堂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碧壶

    同“壶中天”。元王恽《仙游曲》之五:“金简朝元拥玉华,碧壶香满谪仙家。”【词语碧壶】   汉语大词典:碧壶

  • 漆叹嫠忧

    源见“漆室忧葵”、“嫠不恤纬”。借指忧心国事。严复《原强》:“安知今之所谓强邻者不先笑后号咷,而吾子漆叹嫠忧,所贬君自损者,不俯吊而仰贺乎?”

  • 翟公门巷

    同“翟公之门”。清赵翼《感事》诗:“邹忌妻孥工媚语,翟公门巷见交情。”

  • 坐食

    指只吃饭,不做事。《三国志.吴志.贺邵传》:“今国无一年之储,家无经月之畜,而后宫之中,坐食者万有余人。”畜:同“蓄”。【词语坐食】   汉语大词典:坐食

  • 粟红贯朽

    粟变红发霉,穿钱的绳索朽烂,形容盛世钱谷之丰饶。《汉书.贾捐之传》:“太仓之粟,红腐而不可食;都内之钱,贯朽而不可校。”并列 粟,小米。贯,穿钱的绳。小米和钱贯因堆放太多太久而腐烂,形容钱粮极多。语本

  • 倚门妇

    同“倚门者”。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槐西杂志四》:“计取其妇,报之已甚矣;而又视若倚门妇,玷其家声,是已甚之中又已甚焉。”【词语倚门妇】   汉语大词典:倚门妇

  • 八仙过海

    明 吴元泰《八仙出处东游记传》载:八仙乃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,他们是汉钟离、张果老、吕洞宾、李铁拐、韩湘子、曹国舅、蓝采和、何仙姑。八仙故事唐 宋 元皆有不同记载,元杂剧中已出现其形象,至吴元泰始

  • 鹿马

    源见“指鹿为马”。鹿与马,指极易分辨之物。唐 周昙《咏史诗.胡亥》:“鹿马何难辨是非,宁劳卜筮问安危。权臣为乱多如此,亡国时君不自知。”亦为“指鹿为马”的略语。《聊斋志异.续黄粱》:“甚且一臂不袒,辄

  • 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

    百遍:形容次数之多。见:同“现”,呈现。 表示书读很熟,道理自然明白。语出《三国志.魏志.王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读书百遍而义自见。”南朝.梁元帝《金楼子.戒子》:“凡读书必以五经为本,所谓非

  • 翻覆手

    同“翻云覆雨”。宋范成大《倚竹》诗:“轻薄人情翻覆手,冰容却耐幽居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