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班荆道故

班荆道故

左传.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初,楚伍参(伍子胥的曾祖父)与蔡大师子朝(即公子朝,文公之子)友,其子伍举(伍子胥的祖父,名椒举)与声子(子朝之子)相善也。伍举娶于王子牟(即申公)。王子牟为申公而仁(获罪逃亡),楚人曰:‘伍举实送(护送)之。’伍举奔郑,将遂奔晋。声子将如晋,遇之于郑郊,班荆(布荆草代席而坐)相与食,而言复故(返回楚国的事)。”

春秋时,伍举与公孙归生(即声子)是好友。王子牟因获罪逃亡后,伍举因受牵连而逃奔郑国,然后准备到晋国去。声子也将去晋,二人在郑郊相遇,扯草铺地,坐在上面,边吃东西边攀谈。

后以“班荆道故”指朋友在途中邂逅相逢共话旧情。

宋.赵抃《芳草》诗:“古渡班荆客,长堤走马人。”


连动 班,铺开。铺开荆条,坐在上面叙谈往事。语本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伍举奔郑,将遂奔晋。声子将如晋,遇之于郑郊,班荆相与食,而言复故。”清·袁枚《小仓山房尺牍》第46首:“丁丑春,高轩来白下,小具壶觞,~。”△用于形容老友相逢,共叙旧情。也作“班荆道旧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初,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,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也。伍举娶于王子牟,王子牟为申公而亡。楚人曰:‘伍举实送之。’伍举奔郑,将遂奔晋。声子将如晋。遇之于郑郊,班荆相与食,而言复故。”

【今译】 春秋时楚国伍举 (又名椒举)与声子交好。伍举娶王子牟之女为妻,子牟因申公而逃亡。伍举由于送他获罪,于是出奔郑国,打算再逃往晋国。声子将去晋国。二人在郑国郊外相遇,把荆草铺在地上,边吃边议论如何返回楚国之事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交谊深厚,相遇而畅叙旧情。

【典形】班荆、感椒举、席地班荆。

【示例】

〔班荆〕 南朝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可班荆兮增恨,惟樽酒兮叙悲。”

〔感椒举〕唐·李德裕《夏晚有怀平泉林居》:“春阙悲子牟,班荆感椒举。”

〔席地班荆〕 清·杨潮观《灌口二郎初显圣》:“你看山坡平厂,可就此席地班荆,割鲜野飨,洒落他一回者。”


【词语班荆道故】  成语:班荆道故汉语词典:班荆道故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山丝竹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谢太傅语王右军曰:‘中年伤于哀乐,与亲友别,辄作数日恶。’王曰:‘年在桑榆,自然至此,正赖丝竹陶写,恒恐儿辈觉,损欣乐之趣。’”后因以“东山丝竹”作为中年以后以丝竹

  • 曹蜍李志

    《世说新语.品藻》:“庾道季云:‘廉颇、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,懔懔恒如有生气;曹蜍、李志虽见在,厌厌如九泉下人。”曹蜍指晋人曹茂之,字永世,小字蜍,彭城人;李志字温祖,江夏钟武人。二人均善书,但为人无可

  • 楚狂人

    同“楚狂”。唐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》诗:“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。”【词语楚狂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楚狂人

  • 太祖毁床

    明太祖朱元璋灭掉占据江州(今江西九江)称帝的汉王陈友谅后,有人向朱元璋进献陈友谅曾使用过的做工上好的镂金床,朱元璋看过床后感慨地叹道:“这张床与孟昶的七宝溺器(用多种宝物装饰的便器)有什么不同啊!陈友

  • 望衡对宇

    门屋相望。形容居处接近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.沔水》:“(庞)士元居汉之阴……司马德操宅洲之阳,望衡对宇,欢情自接。”衡:通“横”,横木为门,这里指门。宇:檐下,这里指屋。并列 看到门对着屋。形容住得很

  • 亭毒

    《老子》:“长之育之,亭之毒之,养之覆之。”高亨正诂:“‘亭’当读作‘成’,‘毒’当读作‘熟’,皆音同通用。”后以“亭毒”引申为养育,化育。《文选.刘孝标〈辨命论〉》:“生之无亭毒之心,死之岂虔刘之志

  • 土偶

    同“土偶桃梗”。宋陈师道《晚立》诗:“未休嗤土偶,已复逐飘蓬。”【词语土偶】   汉语大词典:土偶

  • 簧鼓

    比喻巧言惑人。《诗.小雅.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。”《庄子.骈拇》:“使天下簧鼓,以奉不及之法,非乎?”成玄英疏:“如笙簧鼓吹,能感动于物。”【词语簧鼓】   汉语大词典:簧鼓

  • 蜂门

    即蜂蒙,古代的著名的射手。《荀子.五霸》:“羿、蜂门者,善服射者也。”服:从事,治理。

  • 铺莲慢踏

    连动 铺着莲花慢慢踏行。比喻美女步态佳美。语本《南史·废帝东昏侯本纪》:“东昏侯令人凿金为莲花以帖地,令潘妃行其上,曰:‘此步步生莲花也。’”清·洪昇《长生殿》5出:“不似人间赏,要~,比燕轻扬。”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