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瓜田李下

瓜田李下

艺文类聚》卷四一引三国 魏曹植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;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整冠。”后因以“瓜田李下”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。晋干宝搜神记》卷十五:“惧获瓜田李下之讥。”


见“李下瓜田”。《群音类选·〈金兰记·金兰结义〉》:“不记得~,纳履非宜,整冠不雅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东府诗集》卷三十二《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。瓜田不纳履,李下不正冠。嫂叔不亲授,长幼不比肩。劳谦得其柄。和光甚独难。周公下白屋,吐哺不及餐。一沐三握发,后世称圣贤。”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十一引此为曹植作。

【今释】 古诗《君子行》 中说,君子防患于未然,不置身易遭嫌疑的环境之中,路过瓜田时,不弯腰提鞋,在李树下不举手端正帽子,以免让人疑心是摘瓜、李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谨言慎行,避免嫌疑; 也用以指容易涉嫌之处。

【典形】 避李嫌瓜、李下瓜田、李下整冠、远瓜李、正冠避李。

【示例】

〔避李嫌瓜〕 清·杨潮观《信陵君义葬金钗》:“还只为守宫闱,避李嫌瓜。”

〔李下瓜田〕 清·杨潮观《偷桃捉住东方朔》:“愿侍瑶阶扫除花殿,一片冰心,早离李下瓜田。”

〔李下整冠〕 宋·黄庭坚《鹧鸪天·明日独酌自嘲》:“淫坊酒肆狂居士,李下何妨也整冠。”

〔远瓜李〕 唐·白居易《杂感》:“嫌疑远瓜李,言动慎毫芒。”

〔正冠避李〕 南朝梁·戴暠《君子行》:“探甑不凝尘,正冠还避李。”


【词语瓜田李下】  成语:瓜田李下汉语词典:瓜田李下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马故人来

    源见“范张鸡黍”。借指为好友送葬。唐骆宾王《乐大夫挽词》之四:“一旦先朝菌,千秋掩夜台。青鸟新兆去,白马故人来。”

  • 贯隼

    《易.解》:“上六,公用射隼于高墙之上,获之,无不利。”后以“贯隼”喻指除奸佞凶暴之人。贯,射穿。唐敬骞《射隼高墉赋》:“士有五善斯在,载櫜有待,丽龟之知未忘,贯隼之诚勿改,幸文 武之不坠,希葑菲之必

  • 衣冠挂神武

    源见“挂冠”。指辞去朝官。宋苏轼《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》:“欲留衣冠挂神武,便击云水归南溟。”

  • 幽人贞吉

    《周易.履卦》:“履道坦坦,幽人贞吉。”唐.孔颖达疏:“履道坦坦者,易无险难也。幽人贞吉者,既无险难,故在幽隐之人,守正得吉。”《履卦》所谓“幽人贞吉”意思是说幽隐之人能守正得吉。后因用作咏隐士的典故

  • 麦秀悲殷

    指箕(jī基)子作《麦秀之诗》悲咏殷纣无道而败亡。后以此典表示亡国后的哀伤慨叹。箕子,殷纣王的叔父,官太师(辅佐国君的官)。封于箕(今山西太谷东北)。殷纣王暴虐无道,箕子劝谏,纣王不听,反将箕子囚禁。

  • 举枉错诸直,则民不服

    举:选拔。枉( ㄨㄤˇ wǎng ):不正直,邪恶。错:同“措”,放置。诸:“之于”的合音。直:正直。 把邪恶的人选拔出来,放在正直的人之上,百姓就不会服从。语出《论语.为政》:“举直错诸枉,则民

  • 槐根洞

    源见“南柯梦”。指南柯梦中的槐安国。清赵翼《可型舅兄老而善睡颇以为苦戏赠一首》:“只愁同床又各梦,不能随入槐根洞。”

  • 又弱一个

    《左传.昭公三年》:“齐公孙灶卒,司马灶见晏子,曰:‘又丧子雅矣。’晏子曰:‘惜也,子雅不免,殆哉!姜族弱矣,而妫将始昌。二惠竞爽,犹可,又弱一个焉,姜其危哉!’”子雅:公孙灶的字。二惠:齐惠公的两个

  • 莼鲈张翰

    同“莼羹张翰”。元曹伯启《秋夜西斋有感》诗:“眉锁将诗解,心田仗笔耕。莼鲈张翰兴,灯火退之檠。”

  • 跼天蹐地

    形容恐惧畏缩。《后汉书·陈忠传》:“至有逞威滥怒,无辜僵仆。或有跼蹐伍,转相赋敛。”参见:○跼天蹐地见“局天蹐地”。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3章:“田庐卖尽而无归,则有~,寻死自尽者矣。”【词语跼天蹐地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