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瓠子歌

瓠子歌

史记.河渠书》:“天子既临河决,悼功之不成,乃作歌曰:‘瓠子决兮将奈何?皓晧旰旰兮闾殚为河(注:晧旰,河决之后洪水泛滥盛大的样子)。殚为河兮地不得宁,功无已时兮吾山平。吾山平兮钜野溢(注:瓠子决口,河水灌钜野泽而满溢),鱼沸郁(水翻涌纠结的样子)兮柏(迫)冬日。延道驰兮离常流,蛟龙骋兮方远游。归旧川兮神哉沛(水归旧道,患害消除,赖神保祐谤沛的洪水被治服),不封禅兮安知外(异)!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,泛滥不止兮愁吾人?齧桑(邑名)浮兮淮、泗满,久不反兮水维缓。’一曰:‘河汤汤兮激潺湲,北渡污兮浚流难。搴长茭兮沈美玉(搴,音qiān,取;茭,用竹篾或芦苇编成的缆索。下缆索是为了拦住土石不被水冲走,为堵决口之用。沈玉则是为了祈祝堵河成功),河伯许兮薪不属(属,足,因天旱故薪不足)。薪不属兮卫人罪,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!穨林竹兮楗石菑(穨,音tuī,秃貌,此指砍伐树木与竹罄尽。楗,柱桩,此指做桩,菑音zì,插入,树立。楗石菑,是说把石头插入水中做成柱桩。打桩是为拦住土石以堙洪水。)。宣房(宣房宫建于瓠子口决口处封堵的堤防之上)塞兮万福来。’”

汉武帝元光三年(公元前132年)黄河瓠子口决口,东南注入钜野,洪水直达淮、泗,造成巨大水灾。元封二年(公元前109年),汉武帝使汲仁、郭昌发卒数万人,堵黄河瓠子决口,并亲临工地视察。初堵不成,武帝作《瓠子歌》二章悼之。终于堵住了决口。

宋.曾巩《元丰类稿》四九《黄河》:“兴国之问,房村之决为甚。当此之时,然后复理。天子为赋诗,比《瓠子之歌》。”

史记.河渠书》:“今天子元光之中,而河决于瓠子……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……天子既临河决,悼功之不成,乃作歌曰:‘瓠子决兮将奈何?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!’”

汉武帝元光三年,黄河在瓠子口溃决,二十余年,屡次修治无效。帝遂于元封二年亲临,督塞缺口,失败后,悼功不成,遂作歌。此事又与汉武帝求仙密切相关。方士栾大说:‘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。不死之药可得,仙人可致也。’后遂引用为求仙梦破产之典。

宋.王安石《汉武》:“桑田欲看他年变,瓠子先成此日歌。”是‘他年欲看桑田变,今日已成瓠子歌。’的倒装句法。


【词语瓠子歌】   汉语词典:瓠子歌

猜你喜欢

  • 乞火人

    源见“束缊请火”。指推荐贤士的人。唐杜牧《寄崔钧》诗:“自惭扫门士,谁为乞火人?”【词语乞火人】   汉语大词典:乞火人

  • 三鸟

    源见“青鸟使”。指古代神话中西王母身边三只青鸟,借指传递书信的使者。汉刘向《九叹.忧苦》:“三鸟飞以自南兮,览其志而欲北。”唐张说《道家》诗之四:“焚香三鸟至,炼药九仙成。”【词语三鸟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王述面壁

    《晋书.王述传》:“述字怀祖。……但性急为累。……既跻重位,每以柔克为用。谢奕性粗,尝忿述,极言骂之。述无所应,面壁而已。居半日,奕去,始复坐。人以此称之。”晋谢奕是谢安之兄,性情粗鲁,一次王述因事引

  • 一人敌

    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夫抚剑疾视,曰:‘彼恶敢当我哉!’此匹夫之勇,敌一人者也。”后以“一人敌”指剑术。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剑,一人敌,不足学,学万人敌。”偏正 指只能对抗一个人。语本《孟子·梁惠王

  • 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

    蓝:深青色。 阳光普照,江花火红耀眼;春天到来,江水绿波潾潾。 原是形容江南春景之美,后亦用以形容美好形势。语出唐.白居易《忆江南》:“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”郭沫若

  • 朝令暮改

    早上发布的政令,晚上又改变了。比喻政令不断更改,变化无常。《汉书.食货志上》:“急政暴虐,赋敛不时,朝令而暮改。”并列 早晨下达的政令,到晚上就更改。形容政令多变。语本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勤苦如此,

  • 心去最难留

    一个人心已到了别处,是最难再留下的。语出《玉台新咏.王僧孺〈为姬人自伤〉》:“断弦犹可续,心去最难留。”《歧路灯》八〇回:“心去最难留,留下结冤仇。不知我说的是也不是,相公酌度。”也引作〔心去意难留〕

  • 掌中态度

    源见“掌上舞”。形容轻盈舞姿。宋向子諲《殢人娇.钱卿席上赠侍人轻轻》词:“波上精神,掌中态度。分明是、彩云团做。当年飞燕,从今不数。”

  • 丘壑志

    源见“一丘一壑”。指隐居的志向。清陈豪《子寿先生招隐乃园同子缜赓甫迟菊》诗:“平生丘壑志,眷焉怀在昔。”

  • 宓妃腰

    《文选》卷十九、三国魏.曹子建(植)《洛神赋》并《序》:“古人有言斯水之神,名日宓妃。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,遂作斯赋,其词曰:……肩若削成,腰如约素。”曹植在《洛神赋》中描绘洛神(即宓妃)有“腰如约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