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瓦釜雷鸣

瓦釜雷鸣

文选.屈原〈卜居〉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李周瀚注:“瓦釜,喻庸下之人;雷鸣者,惊众也。”后因以“瓦釜雷鸣”形容小人骄横得意。郭沫若《沸羹集.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》:“人民有话不能言,言者无责可自负。其结果必然成为瓦釜雷鸣、黄钟毁弃的世界。”亦用于谦指自己的作品。宋黄庭坚《再次韵兼简履中》诗:“经术貂蝉续狗尾,文章瓦釜作雷鸣。”


主谓 釜,古代的炊事用具,相当于现在的锅;瓦釜,陶制的炊具,如沙锅。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巨响。比喻庸才居于高位。语出《楚辞·卜居》:“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。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宋·黄庭坚《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》:“经术貂蝉续狗尾,文章瓦釜作雷鸣。”郭沫若《沸羹集·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》:“人民有话不能言,言者无则可自负,其结果必然成为~,黄钟毁弃的世界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庸愚之人身居高位。→小人得志 ↔黄钟毁弃。也作“雷鸣瓦釜”、“瓦缶雷鸣”、“瓦釜之鸣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楚辞》屈原《卜居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 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 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
【今译】 屈原在《卜居》中感叹: 人世混浊不清,黑白难分,蝉翼称为重,千钧却称为轻; 宏亮的黄钟遭到毁弃,瓦罐却肆然高鸣; 奸人飞扬跋扈,贤士埋没无名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贤士遭轻贱排斥,小人骄横得意; 也用以谦指自己的作品等。

【典形】 黄钟毁弃、雷鸣瓦釜、瓦釜金镛、瓦釜雷鸣、瓦釜鸣、瓦釜鸣雷、瓦釜参宫商。

【示例】

〔黄钟毁弃〕 清·田同之《与畹叔编修论诗》:“黄钟毁弃瓦缶重,长夜漫漫竟如梦。”

〔雷鸣瓦釜〕 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用瓢泉韵》:“倩何人与问,雷鸣瓦釜,甚黄钟哑?”

〔瓦釜金镛〕 清·黄鷟来《送张孝永回开封》之六:“江山风月常无主,瓦釜金镛一任看。”

〔瓦釜雷鸣〕 宋·黄庭坚《再次韵兼简履中》:“经术貂蝉续狗尾,文章瓦釜作雷鸣。”

〔瓦釜鸣〕 清·黄景仁《和容甫》之二:“谁令黄钟节,掩以瓦釜鸣?”


【词语瓦釜雷鸣】  成语:瓦釜雷鸣汉语词典:瓦釜雷鸣

猜你喜欢

  • 延津剑化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悼亡之词。喻逝世。明张煌言《重经南日吊沈彤庵相国》诗:“渭曲璜随双鲤逝,延平剑化一龙吟。”

  • 吴娃粉阵

    同“吴宫教阵”。宋辛弃疾《最高楼.和杨民瞻席上用前韵赋牡丹》词:“汉妃翠被娇无奈,吴娃粉阵恨谁知?”

  • 长门闭

    同“长门深闭”。唐张祜《读池州杜员外杜秋诗》:“可知不是长门闭,也得相如第一词。”

  • 岳僧残

    源见“懒残煨半芋”。指吃剩的芋。明高启《余氏园中诸菜十五首.芋》:“寒斋自煨啖,不用岳僧残。”

  • 蜗牛国

    源见“蛮触交争”。比喻极小的国家。南朝 梁殷钧《细言应令》诗:“泛舟毛滴海,为政蜗牛国。”【词语蜗牛国】   汉语大词典:蜗牛国

  • 烈士徇名

    见〔贪夫徇财,烈士徇名〕。主谓 徇,同“殉”,为维护某种事物而牺牲性命。忠烈之士为维护名誉而献身。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贪夫徇财,~,夸者死权,众庶冯生。”△褒义。用于写忠烈之士。【词语烈士徇名】  

  • 为裘为箕

    源见“克绍箕裘”。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的事业。明李东阳《董公墓志铭》:“亦有良嗣,为裘为箕,公无憾哉!”并列 比喻子弟继承家业。语本《礼记·学记》:“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,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”明·李东阳

  • 蛟女绢

    源见“鲛人泣珠”。借指薄而坚韧的丝织品,也指生丝织物。蛟,通“鲛”。唐元稹《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》:“贡兼蛟女绢,俗重语儿巾。”【词语蛟女绢】   汉语大词典:蛟女绢

  • 一曲打开红杏蕊

    源见“催花鼓”。咏唐明皇与嫔妃逸兴赏春事。宋范成大《题开元天宝遗事》诗:“一曲打开红杏蕊,须知天子是天公。”

  • 尺鲤

    源见“鱼传尺素”。指书信。明张煌言《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》:“千里片鸿,经年尺鲤。”【词语尺鲤】   汉语大词典:尺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