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

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

意指只有经过困苦的磨炼,才能使意志坚强,促使事业成功;而饱食终日,则只能销磨意志,一事无成。孟子说,舜是由一个农夫而发迹的,傅说是从筑墙的苦役中被提拔的,胶鬲是从贩卖鱼盐的行列中被举荐上来的,孙叔敖是从海边僻远的地方被选用的,百里奚是从畜牧业主的奴隶中赎出来的。所以,上天将要把治国治民的重任加在那些人的肩头上,一定先要使他们遭受种种困难的折磨,使他们精神上遭到打击,筋骨劳累,肚肠饥饿,身无分文,百不如意,使他们意志受到磨炼,由此而增加他们平时所不能具有的能耐。一个人只有经过多次错误和失败的教训,然后才能改过自新,走上正路;只有经过艰苦的思想斗争和错综复杂的各种思虑,然后才能有所作为;只有在痛苦的磨炼过程中,表现为形容憔悴的颜色,发出悲歌慷慨的声音,然后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支持。一个国家如果内无知法之臣和能为国君左右手的士子,对外又缺乏敌人入侵的远虑,常常是要灭亡的。从这里,我们可以悟出人为什么在忧患中能够得到生存,而在安逸快乐中却遭到毁灭的道理了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告子》下;“孟子曰:‘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人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陆九渊《与苏宰书》:“屯难困顿者,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。故曰:‘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。’”


其他 忧愁祸患能磨炼人,使人奋发而活着;安逸快乐使人丧志堕情,沉迷昏庸而致死。语出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入则无法家拂(bì)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30回:“又道是‘~’,古人何必无端的作此等危言,未必不有见于此。”△用于教育方面。


【词语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】  成语: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汉语词典: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

猜你喜欢

  • 学富三馀

    源见“三馀”。形容勤读苦学,学识渊博。明单本《蕉帕记.寻春》:“学富三馀,才雄七步。”

  • 苍梧痛

    源见“苍梧龙去”。对帝王之死的伤恸。清黄遵宪《乌之珠歌》:“六宫共抱苍梧痛,万国还惊白柰簪。”

  • 蘋藻

    源见“蘋蘩㈠”。泛指祭品。唐韩愈《湘中》诗:“蘋藻满盘无处奠,空闻渔父扣弦歌。”源见“蘋蘩㈡”。借指妇女的美德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昼锦》:“〔王氏〕嗣育兰荪,孝全蘋藻。”《镜花缘》四二回:“女子而娴文

  • 引手投足

    唐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,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?”后因以“引手投足”喻指出微力即能援救别人。明李贽《复顾冲庵翁书》:“公独鳌钓通海,视等乡邻,不一引手投足,又何其忍

  • 吕太后的筵宴

    同“吕太后的筵席”。《醒世恒言.汪大尹火焚宝莲寺》:“大凡僧家的东西,赛过吕太后的筵宴,不是轻易吃得的。”【词语吕太后的筵宴】   汉语大词典:吕太后的筵宴

  • 纳垢藏污

    同“纳污含垢”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构衅》:“使客气借口立名抗节,受人钱甘心纳垢藏污。”见“藏垢纳污”。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构衅》:“受人钱甘心~。【词语纳垢藏污】  成语:纳垢藏污汉语大词典:纳垢藏污

  • 羊裘钓桐庐

    源见“羊裘钓”。指严光垂钓于桐江之事。元刘诜《题铁仲坚宣差所藏罗稚川烟村图》诗:“君不见鸱夷一舸游五湖,子陵羊裘钓桐庐。”

  • 令闻令望

    令闻( ㄨㄣˋ wèn ):美好的声誉。闻,亦作“问”。令望:美好的名望。 统指美好的名声。语出《诗.大雅.卷阿》:“颙颙印印,如圭如璋,令闻令望。”郑玄笺:“人闻之则有善声誉,人望之则有善威仪。

  • 访蓬瀛

    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自(齐)威、宣、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、方丈、瀛洲。此三神山者,其傅在勃海中,……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。……及至秦始皇并天下,至海上,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。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,

  • 雅歌投壶

    《后汉书.祭遵传》:“遵为将军,取士皆用儒术,对酒设乐,必雅歌投壶。”李贤注:“雅歌谓歌《雅诗》也。《礼记.投壶》经曰:‘壶颈修七寸,腹修五寸,口径二寸半,容斗五升。壶中实小豆焉,为其矢之跃而出也。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