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登车揽辔

登车揽辔

源见“揽辔澄清”。指为安定天下而操劳的豪情壮志。宋李曾伯《水调歌头.庚子送周昞仲赴江东幕》词:“簪履盛元幕,领袖属英游。登车揽辔余事,何止客诸侯?”


【典源】 《太平御览》 卷七七八引晋·司马彪《续汉书》曰:“范滂字孟博,汝南征羌人。厉清节,为州所服,举孝廉。时冀州饥荒,盗贼群起,乃使滂案察之。滂登车揽辔,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。乃至州境,守令自知脏污,望风解印绶去。其所举奏,莫不厌伏众议。”《后汉书·党锢列传·范滂传》亦载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 后汉范滂字孟博,为人节操清高,州人都很敬服,举为孝廉。当时冀州闹饥荒,地方不太平,朝廷派范滂为使节,去冀州视察。范登车拉住马辔,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。至冀州,当地官吏听说他来了,自知自己的贪赃枉法事难以隐瞒,望风丢下印绶逃走。他举奏的事,都非常公允,高出众人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人有济世报国的抱负。

【典形】 澄清之辔、登车揽辔、登车孟博、登车之志、揽辔、自期如孟博、澄清志、揽辔清风。

【示例】

〔澄清之辔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兖州崔长史启》:“龙津共济,竞欣登御之车;芜室钦贤,必揽澄清之辔。”

〔登车揽辔〕 金·元好问《都运李丈哀挽》:“登车揽辔名空在,濯足临流事已非。”

〔登车孟博〕明·陈子龙《送祁世培侍御入掌大计》:“举奏赣君明黑白,登车孟博有风裁。”

〔登车之志〕 宋·张孝祥《淮东漕魏郎中》:“方怀投劾之归,空切登车之志。”

〔揽辔〕 宋·乐雷发《送絅斋李监丞赴湖南提举》:“揽辔戒前路,岂为好爵縻。”

〔自期如孟博〕 宋· 陆游 《枕上作》:“壮日自期如孟博,残年但欲慕初平。”


【词语登车揽辔】  成语:登车揽辔汉语词典:登车揽辔

猜你喜欢

  • 时日曷丧

    《书.汤誓》:“有众率怠,弗协,曰:‘时日曷丧,予及汝皆亡。’”孔传:“众下相率为怠情,不与上和合,比桀于日,曰:‘是日何时丧,我与汝俱亡!’欲杀身以丧桀。”后因以“时日曷丧”表示誓不与共存,形容痛恨

  • 鼋漦

    源见“龙漦”。比喻祸国的女子。康有为《戊戌八月国变记事》诗之二:“千载鼋漦恨,王孙有是非。”【词语鼋漦】   汉语大词典:鼋漦

  • 弄丸宜僚

    源见“宜僚弄丸”。借指排难解纷之人。元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二折:“怕只怕母兄上别了情,愁只愁夫妻上伤了美。从今后做了个弄丸的宜僚,我只从中儿立直,着他两下里干戈再不起。”

  • 长门深闭

    源见“长门赋”。比喻遭受冷落。宋周邦彦《水龙吟.梨花》词:“传火楼台,妒花风雨,长门深闭。”

  • 士死知己

    《战国策.赵策一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,吾其报知氏之仇矣。”后因以“士死知己”谓士人愿为知己者牺牲性命。三国 魏曹操《祀故太尉乔玄文》:“士死知己,怀此无忘。”见“士为知己者死”。汉·曹操《

  • 郑姬谤

    源见“掩鼻计”。谓因妒忌而毁谤。唐长孙佐辅《古宫怨》诗:“拊心却笑西子嚬,掩鼻谁忧郑姬谤?”

  • 一献三酬

    《周礼.考工记.梓人》:“梓人为饮器,勺一升,爵一升,觚三升,献以爵而酬以觚,一献而三酬。”后因以“一献三酬”谓人臣过蒙宠幸。并列 指人臣过蒙上宠幸。语本《周礼·考工记·梓人》:“梓人为饮器,勺一升,

  • 绝足

    《文选》卷四十一东汉.孔文举(融)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燕君市骏马之骨,非欲以骋道里,乃当以招绝足也。”东汉.孔融在《论盛孝章书》中以绝足喻指千里马。后遂泛指难得的人才之典。唐.杜甫《行次昭陵》:“风云随

  • 阳城下蔡困嫣然

    源见“东墙窥宋”。形容女子的艳丽迷人。宋苏轼《浣溪沙.赠楚守田待制小鬟》词:“学画鸦儿正妙年。阳城下蔡困嫣然。”

  • 聚萤映雪

    源见“囊萤照读”、“孙康映雪”。形容勤学苦读。《北史.崔赜传》:“未曾聚萤映雪,悬头刺股,读《论》唯取一篇,披《庄》不过盈尺。”见“囊萤积雪”。《北史·崔赜传》:“未尝~悬头刺股,读《论》唯取一篇,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