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晋书.石季龙载记》:“吾欲以纯灰三斛洗吾腹,腹秽恶,故生凶子。儿年二十余,便欲杀公。”古代人以草木灰作洗涤剂。在我国以前贫瘠的农村中,也用草木灰淋下灰水作洗涤衣物之用的习俗。《石季龙载记》中言以纯灰
源见“颂石”。又《后汉书.窦章传》:“贵人早卒,帝追思之无已,诏史官树碑颂德。”指歌颂功德的碑刻。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.颂德》:“在官有异政,考秩已终,吏人立碑颂德者,皆须审详事实,州司以状闻奏,恩敕听
同“暮雨朝云”。唐罗隐《巫山高》诗:“暮洒朝行何所之,江边日月情无尽。”
同“甘雨随车”。行县,指出行考察。清毛奇龄《宁国庄太守》诗:“行县雨随宛水暮,搴帷花发敬亭秋。”
同“说项”。宋李清照《分得知字韵》:“谁遣好奇士,相逢说项斯。”
竖:小子。虐:害人。《左传.成公十年》载晋侯病重,派人到秦国去请医生,医生尚未到达,晋侯就梦见自己的病化作两个孩子在对话,说是要逃到膏肓之间(心下膈上)躲起来,因为据说那是医生药物所不能到达的地方。后
同“鸣琴化治”。唐 袁求贤《早春送郎官出宰》诗:“鸣琴化欲展,起草恋空频。”
源见“封侯万里”。谓封侯的骨相。宋黄庭坚《戏呈孔毅父》诗:“管城子无食肉相,孔方兄有绝交书。”明唐顺之《自述》诗:“本非食肉相,犹是饭牛身。”【词语食肉相】 汉语大词典:食肉相
正:正命。泛指寿终而死。与“非命”相对。 顺乎自然规律行事,以接受“正命”。 意谓不冒险轻生,戕害自己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莫非命也,顺受其正;是故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。尽其道而死者,正命也;
源见“舜弦”。借指帝王之歌。唐李峤《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》:“谁言七襄咏,重入五弦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