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白衣送酒

白衣送酒

南朝 宋檀道鸾续晋阳秋.恭帝》:“王弘为江州刺史,陶潜九月九日无酒,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菊盈把,坐其侧。未几,望见一白衣人至,乃刺史王弘送酒也。即便就酌而后归。”后因以为重阳故事。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、赏菊的典故。宋苏轼《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》:“白衣送酒舞渊明,急扫风轩洗破觥。”明高明《二郎神.秋怀》曲:“满城风雨还重九,白衣人送酒,乌纱帽恋头。”


【典源】 南朝宋·檀道鸾《续晋阳秋》:“陶潜九月九日无酒,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,坐其侧,未几,望见白衣人至,乃王弘送酒也,即便就酌,醉而后归。”南朝梁·萧统《陶渊明传》:“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,久之,满手把菊,忽值 (王) 弘送酒至,即便就酌,醉而归。” 《宋书·隐逸传》、《南史·隐逸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晋代陶潜字渊明 (一说名渊明,字元亮),隐居田园,嗜酒好饮。曾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,因无酒可饮,只坐在宅旁菊花丛中,摘菊花满把消遣,远远望见有白衣仆役向这边走来,原来是刺史王弘派人来送酒,于是立刻打开便饮,酒醉而归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赠酒、饮酒,或咏重阳节风物。

【典形】 白衣不至、白衣酒、白衣来、白衣送酒、白衣有意、陶令贫无酒、望白衣、阻却王弘、欢因送酒来、陶潜无酒。

【示例】

〔白衣不至〕 宋·陈与义《粹翁用奇父韵赋九日》:“白衣终不至,渺渺空愁予。”

〔白衣酒〕 唐·罗隐《菊》:“千载白衣酒,一生青女霜。”

〔白衣来〕 宋·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九日游云洞》:“酒亦关人何事,政自不能不尔,谁遣白衣来。”

〔白衣送酒〕 宋·张孝祥《郡侯遣骑至山中名醖》:“青壁倚天元未见, 白衣送酒故相关。”

〔陶令贫无酒〕元·萨都拉《病中杂咏》之六:“陶令贫无酒,郎官菊也无。”

〔望白衣〕 宋·杨万里《重九日两仍菊花未开》:“闭门幸免吹乌帽,有酒何须望白衣。”

〔阻却王弘〕 元·乔吉《折桂令·重九后一日游蓬莱山》:“重阳雨冷风清,阻却王弘,淡了渊明。”


【词语白衣送酒】  成语:白衣送酒汉语词典:白衣送酒

猜你喜欢

  • 万斯箱

    《诗经.小雅.甫田》:“乃求千斯仓,乃求万斯箱,黍稷稻梁。农夫之庆。”《诗经.小雅.甫田》小序说是“刺幽王”、“君子伤今而思古”之作。实际是咏丰收的歌谣。上面所引为第四章之四句。万斯箱,指粮食丰收了需

  • 此君一日不可无

    源见“子猷惜此君”。形容爱竹的雅兴。元岑安卿《求叶仲舆写墨竹扇面》诗:“此君一日不可无,子猷笃爱心欢愉。”

  • 兔死缚淮阴

    源见“烹狗藏弓”。指韩信被疑谋反为汉高祖刘邦所擒事。借指帝王猜忌或杀戮功臣。淮阴,韩信被疑谋反遭擒后由楚王降为淮阴侯。宋苏轼《和陶杂诗》之三:“兔死缚淮阴,狗功指平阳。”

  • 薜萝衣

    同“薜萝”。元倪瓒《寄张贞居》诗:“苍藓浑封麋鹿径,白云新补薜萝衣。”【词语薜萝衣】   汉语大词典:薜萝衣

  • 披襟风

    源见“大王风”。指清凉舒爽的风。唐白居易《题新涧亭》诗:“何处披襟风快哉,一亭临涧四门开。”

  • 十指不沾泥

    十个指头没沾过泥土。 表示从未参加田间劳动。语出宋.梅圣俞《陶者》:“陶尽门前土,屋土无片瓦,十指不沾泥,鳞鳞居大厦。”宋.杨万里《晚春行田南原》:“吾生十指不沾泥,毛锥便得傲蓑衣。”【词语十指不沾

  • 动如参商

    参(shēn)、商,星宿名。两星此出彼没,两不相见,旧时常以参、商比喻兄弟不睦;或形容朋友间久别不遇。公元前541年,晋平公生病,郑简公派郑子产出使晋国,同时问候晋侯病情。晋大夫叔向向子产介绍晋平公病

  • 呼癸呼庚

    同“呼庚癸”。明张煌言《放歌》:“藐孤军之屹立兮,呼癸呼庚;予悯此孑遗兮,遂息机而寝兵。”【词语呼癸呼庚】   汉语大词典:呼癸呼庚

  • 双剑

    源见“丰城剑气”。指龙泉、太阿双剑。比喻夫妇。唐顾况《晋公魏国夫人挽歌》:“双剑来时合,孤桐去日凋。”

  • 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见

    见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。”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》4回:“俄国人的阴谋辣手,真是~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