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白龙鱼服

白龙鱼服

汉.刘向《说苑.正谏》:“吴王欲从民饮酒,伍子胥谏曰:‘不可。昔白龙下清泠之渊,化为鱼,渔者豫且射中其目。白龙上诉天帝,天帝曰:“当是之时,若(你)安置而(尔,你)形?”白龙对曰:“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。”天帝曰:“鱼固人之所射也。若是,豫且何罪夫?”白龙,天帝贵畜也。豫且,宋国贱臣也。白龙不化,豫且不射。今弃万乘之位,而从布衣之士饮酒,臣恐有豫且之患矣。’王乃止。”

伍子胥恐吴王微服从民饮酒,会遭不测之患,故以“白龙鱼服”故事为喻进行劝阻。旧时以“白龙鱼服”喻指身份高贵的人(特指封建皇帝)化装微行。

汉.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白龙鱼服,见困豫且。”


主谓 比喻贵人微服而行,易遭危险,如白龙化鱼在渊中游,易为渔者所捕。语本汉·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吴王欲从民饮酒,伍子胥谏曰:‘不可。昔日白龙下清泠之渊,化为鱼,渔者豫且射中其目。’”《东周列国志》95回:“~,畏而自隐,异日富贵,不可言也。”△用于形容显贵微服。也作“白龙微服”。


【典源】 汉·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吴王欲从民饮酒,伍子胥谏曰:‘不可,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,渔者豫且射中其目,白龙上诉天帝。天帝曰:‘当是之时,若安置而形?’白龙对曰:‘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。’天帝曰:‘鱼固人之所射也,若是,豫且何罪?’夫白龙,天帝贵畜也,豫且,宋国残臣也,白龙不化,豫且不射。今弃万乘之位,而从布衣之士饮酒,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。’王乃止。”

【今译】 春秋时吴王想与百姓一起饮酒,伍子胥劝谏说:“不可以,从前天上白龙下到清冷之渊化为鱼,被渔人豫且射中眼睛,白龙上诉天帝。天帝问:‘当时,你以什么形象出现?’白龙回答:‘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。’天帝说:‘鱼当然会被人所射了,你变成鱼,豫且有什么罪呢?’白龙是天帝的宠物,豫且是宋国的百姓,白龙不化,豫且不敢射它。现在大王不顾自己一国之主的尊位,而与布衣之人一同饮酒,臣恐怕也会有豫且之患呢。”吴王于是不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大人物或有才能的人遭受困厄。

【典形】 白龙、白龙鱼服、挂豫且、龙困鱼服、且网、鱼服困、豫且网、豫且制、白龙微服、豫且困、鱼服诉。【示例】

〔白龙〕 三国·曹植《神龟赋》:“感白龙之翔翥,卒不免于豫且。”

〔白龙鱼服〕 汉· 张衡 《东京赋》:“白龙鱼服,见困豫且。虽万乘之无惧,犹怵惕于一夫。”

〔挂豫且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彼白龙之鱼服,挂豫且之密网。”

〔龙困鱼服〕 宋·苏轼《哭王子立》之三:“龙困尝鱼服,羊儇或虎蒙。”

〔且网〕 唐 · 骆宾王 《钓矶应诘文》:“素龟灵也,被发阿门; 白龙神也,挂鳞且网。”

〔鱼服困〕 清·赵翼《淮阴钓台》:“与哙伍怜鱼服困,假齐王伏狗烹灾。”

〔豫且网〕清·顾炎武《赠万举人寿祺》:“白龙化为鱼,一入豫且网。”

〔豫且制〕 唐·李白 《枯鱼过河泣》:“白龙改常服,偶被豫且制。”


【词语白龙鱼服】  成语:白龙鱼服汉语词典:白龙鱼服

猜你喜欢

  • 管宁榻

    《三国志.管宁传》“此宁志行所欲必全,不为守高”裴松之注引晋皇甫谧《高士传》:“管宁(字幼安)自越海及归,常坐一木榻,积五十余年,未尝箕股,其榻上当膝处皆穿。”后因以“管宁榻”借指隐居高士心意恬静、甘

  • 投琼

    源见“投木报琼”。喻厚赠。北周庾信《将命至邺酬祖正员》诗:“投琼实有慰,报李更无蹊。”【词语投琼】   汉语大词典:投琼

  • 啸咏

    啸歌吟咏,是处于和平环境中优游自乐的情景。《晋书.阮孚传》:“琅琊王裒为车骑将军……以孚为长史。帝谓曰:‘卿既统军府,郊垒多事,宜节饮也。’孚答曰:‘……皇泽遐被,贼寇敛迹,氛祲既澄,日月自朗,臣亦何

  • 兔走乌飞

    同“兔升乌坠”。唐庄南杰《伤歌行》:“兔走乌飞不相见,人事依稀速如电。”并列 兔,传说中月亮里的玉兔,后指代月亮。乌,传说中太阳里的金黄色三足乌鸦,后以金乌指代太阳。玉兔奔跑,金乌飞逝。形容光阴流逝迅

  • 泽畔行吟

    指屈原在水边吟咏诗文。后以此典表现吟咏诗歌,多指在落魄失意或遭贬黜之时;或比喻臣子被放逐边地。楚国屈原在楚怀王时任左徒(参预政事,起草诏令,职位重要)、三闾大夫(掌议论,备顾问)。主张彰明法度,举贤授

  • 吟泽畔

    源见“泽畔吟”。指谪官失意时以吟诗遣愁。唐李白《赠别郑判官》诗:“三年吟泽畔,憔悴几时回?”

  • 引刀割鼻

    源见“高行”。指贞妇毁容守节。《红楼梦》九二回:“宝玉又讲那曹氏的引刀割鼻及那些守节的。巧姐听着更觉肃敬起来。”【词语引刀割鼻】  成语:引刀割鼻汉语大词典:引刀割鼻

  • 桥玄车过

    源见“斗酒只鸡”。谓祭悼亡友。清毛奇龄《舟过渔林关望沈功宗墓》诗:“深怜子敬琴亡后,恐负桥玄车过时。”

  • 一锡飞烟空

    同“飞锡”。唐刘禹锡《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》诗:“三衣濡菌露,一锡飞烟空。”

  • 得楚弓

    源见“楚弓楚得”。谓得物受益。唐刘长卿《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》诗:“何辞向物开秦镜,却使他人得楚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