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百二秦关

百二秦关

形容秦国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田肯向汉高祖刘邦献策说:“秦国,是地势优越险固之国家,凭借着黄河、高山的险要,易守难攻,与其他国家势如悬隔千里,同是一百万军队,在秦国就相当二百万军队使用。”后以此典指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方;也形容山川险要,城池雄壮;或形容边防巩固,兵力强盛。此典又作“百二”、“秦塞重关”、“秦关百二”、“山河百二”、“百二山河”、“百二雄”、“百二重城”、“关河百二”、“河山百二”、“雄百二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8《高祖本纪》382页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县(xuààn玄,同“悬”)隔千里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焉。”《索隐》虞喜云:“百二者,得百之二。言诸侯持戟百万,秦地险固,一倍于天下,故云得百二焉,言倍之也,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陆机《齐讴行》:“孟诸吞楚梦,百二侔秦京。”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秦塞重关一百二,汉家离宫三十六。” 唐·杜甫《诸将》之三:“洛阳宫殿化为烽,休道秦关百二重。” 宋·王清惠《满江红·题驿壁》:“千古恨,凭谁说?对山河百二,泪沾襟血。” 金·邓千江《望海潮》:“营屯绣错,山形米聚,襟喉百二秦关。” 元·张国宾《薛仁贵衣锦还乡》:“镇皇都,四海无虞,倚着这百二山河壮帝居。” 清·孙致弥《秋感》:“辽海关门百二雄,长城万里忆先公。” 清·曹贞吉《百字令》:“太华垂旒,黄河喷雪,咸秦百二重城。” 清·潘果《项王庙》:“纵留子弟八千在,早失关河百二雄。” 清·张映斗《咸阳》:“河山百二西南抱终南山色开堂奥。” 清·王士禛《百牢关》:“全秦雄百二,南尽百牢关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秦,形胜之国,带河山之险,县 (xuan) 隔千里,持戟百万,秦得百二焉。”索隐虞喜云:“百二者,得三之二。言诸侯持戟百万,秦地险固,一倍于天下,故云得百二焉,言倍之也,盖言秦兵当二百万也。”

【今译】 秦国,是地势优越险固的国家,凭借着黄河、高山之险,易守难攻,与其他国家势如相隔千里,同是一百万军队,在秦国就相当于二百万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方; 也形容山川险要,城池雄壮;或形容边防巩固,兵力强盛。

【典形】 百二、百二关山、百二秦关、百二山河、百二雄、百二重城、关河百二、河山百二、秦关百二、秦塞重关、山河百二、雄百二、兵雄百二、百二河山、百二关河、雄关百二。

【示例】

〔百二〕 晋·陆机《齐讴行》:“孟诸吞楚梦,百二侔秦京。”

〔百二秦关〕 金 · 邓千江 《望海潮》:“营屯绣错,山形米聚,襟喉百二秦关。”

〔百二山河〕 元·张国宾《薛仁贵衣锦还乡》:“镇皇都,四海无虞,倚着这百二山河壮帝居。”

〔百二雄〕 清·孙致弥《秋感》:“辽海关门百二雄,长城万里忆先公。”

〔百二重城〕 清·曹贞吉 《百字令》:“太华垂旒,黄河喷雪,咸秦百二重城。”

〔关河百二〕 清·潘果《项王庙》:“纵留子弟八千在,早失关河百二雄。”

〔河山百二〕 清·张映斗《咸阳》:“河山百二西南抱,终南山色开堂奥。”

〔秦关百二〕 唐·杜甫《诸将》 之三:“洛阳宫殿化为烽,休道秦关百二重。”

〔秦塞重关〕 唐·骆宾王《上吏部侍郎帝京篇》:“秦塞重关一百二,汉家离宫三十六。”

〔山河百二〕 宋·王清惠《满江红·题驿壁》:“千古恨,凭谁说? 对山河百二,泪沾襟血。”

〔雄百二〕 清·王士禛《百牢关》:“全秦雄百二,南尽百牢关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林党

   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。神宗后期,政治日益腐败,社会矛盾激化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4年),吏部郎中无锡人顾宪成(1550-1612年。字叔时,号泾阳,世称东林先生。万历进士)革职还乡,倡议重修

  • 豆萁之喻

    同“豆萁相煎”。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.语资》:“君房谓信曰:‘相持何乃急。’肇师曰:‘此谓直道而行,乃非豆萁之喻。’”偏正 比喻兄弟相残。语本三国魏·曹植《七步诗》: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,本是同根生

  • 浣纱投水

    参见:投金

  • 薏苡谤

    同“薏苡明珠”。唐陈子昂《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》诗:“桂枝芳欲晚,薏苡谤谁明?”唐杜甫《寄李十二白二十韵》:“稻粱求未足,薏苡谤何频。”【词语薏苡谤】   汉语大词典:薏苡谤

  • 裘葛之遗

    四季适时地赠送。明代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父母岁有裘葛之遗,无冻饥馁之患也。”裘:皮衣,冬衣。葛:布衣,夏衣。遗( ㄨㄟˋ wèi 位)馈赠。意谓家庭每年还有四季衣服的接济,没有挨冻受饿的顾虑。

  • 裙带关系

    源见“裙带”。指被用来相互勾结攀援的姻亲关系。罗广斌 杨益言《红岩》三章:“还有几个很少上班的女同事,都是凭裙带关系进厂的交际花一般的女人,除了领薪水,平时很难见到她们的影子。”偏正 姻亲之间的关系。

  • 倚树蒹葭

    同“倚玉蒹葭”。清袁于令《西楼记.缄误》:“遂以百年相订,愿做倚树蒹葭。”

  • 三绝韦编

    源见“韦编三绝”。形容勤奋好学,刻苦读书。元 鲜于必仁《折桂令.书》曲:“送朝昏雪案萤灯,三绝韦编,万古群经。”述宾 三绝,多次断绝。韦,熟牛皮。韦编,用牛皮编联起来的书简。编联竹简的皮常因反复摩挲而

  • 颛顼

    《礼记.月令》:“孟东之月……其帝颛顼。”“仲冬之月……其帝颛顼。”“季冬之月……其帝颛顼。”《礼记》称孟冬、仲冬、季冬三冬之月“其帝颛顼”,意思是说颛顼是主司冬季之神。唐.杜甫《西阁曝日》诗:“羲和

  • 倒悬之苦

    见“倒悬之急”【词语倒悬之苦】  成语:倒悬之苦汉语大词典:倒悬之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