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碑识蔡邕
《后汉书.郭太传》:“建宁元年,太傅陈蕃、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,林宗哭之于野。……明年春,卒于家,时年四十二。四方之士千余人,皆来会葬。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,蔡邕为其文,既而谓涿郡卢植曰:‘吾为碑铭多矣,皆有惭德,唯郭有道无愧色耳。’”
东汉名士郭太(有道)死后,四方之士前来会葬,蔡邕为其撰写的碑文,因郭太德极高,故成为称颂死者而无过誉的碑文。后因用作哀挽死者的典故。
唐.张说《李工部挽歌三首》其二:“会葬知元伯,看碑识蔡邕。”
《后汉书.郭太传》:“建宁元年,太傅陈蕃、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,林宗哭之于野。……明年春,卒于家,时年四十二。四方之士千余人,皆来会葬。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,蔡邕为其文,既而谓涿郡卢植曰:‘吾为碑铭多矣,皆有惭德,唯郭有道无愧色耳。’”
东汉名士郭太(有道)死后,四方之士前来会葬,蔡邕为其撰写的碑文,因郭太德极高,故成为称颂死者而无过誉的碑文。后因用作哀挽死者的典故。
唐.张说《李工部挽歌三首》其二:“会葬知元伯,看碑识蔡邕。”
同“唾壶击缺”。宋朱松《次张演翁林元惠韵》:“诗成华烛留残蜡,客醉高歌叩缺壶。”
源见“梦笔生花”。喻杰出的写作才能。清赵翼《书怀》诗:“一枝生花笔,满怀镂雪思。”高旭《闻成琢如来沪赋寄》诗:“工愁词客生花笔,对酒春风小李楼。”【词语生花笔】 汉语大词典:生花笔
同“云定”。唐许浑《听歌鹧鸪词》:“响转云霄云驻影,曲终清漏月沉晖。”
宋.陆游《文章》诗: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。”文章是妙手从上天那里得到,极言文才之高。后称极善诗文者为“偷天妙手”。明.汤显祖《牡丹亭.言怀》:“能凿壁,会悬梁,偷于妙手绣文章。”【词语偷天妙手】
《北史》卷八十三《文苑传.荀济传》:“荀济字子通。其先颍川人,世居江左。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,知梁武当王,然负气不服,谓人曰:‘会楯上磨墨作檄文。’”楯(dùn,同盾)上磨墨作檄文。是形容在军旅中立即书
同“吹毛求疵”。清 邹弢《三借庐笔谈.杨文乾》:“田(田文镜)以为讪己,愈恶之,每见嗔喝,吹毛索瘢。”见“吹毛求疵”。清·邹弢《三借庐笔谈·杨文乾》:“田(田文镜)以为讪己,愈恶之,每见嗔喝,~。”【
同“明星玉女”。明陈子龙《驱车篇》:“明星窈窕女,炫耀无人情。”
同“越俎代庖”。《明史.许士柔传》:“未有追咎元年之史官,诋为越俎者也。”清李渔《闲情偶寄.声容》:“描鸾刺凤之事,闺阁中人人皆晓,无俟予为越俎之谈。”【词语越俎】 汉语大词典:越俎
参见:双成
同“代马依风”。汉王符《潜夫论.实边》:“且夫士重迁,恋慕坟墓,贤不肖之所同也……代马望北,狐死首丘,边民谨顿,尤恶内留。”主谓 代马,北方一种良马。比喻眷恋故土,不愿客死他乡。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实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