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睚眦之怨

睚眦之怨

睚眦:瞪眼而视。像瞪眼看人这样的小怨。引申为极小的怨恨。《史记.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《旧唐书.李子通传》:“性好施惠,家无蓄积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亦作“睚眦之隙”。《后汉书.赵温传》:“今与郭汜争睚眦之隙,以成千钧之仇。”亦作“睚眦之嫌”。《旧唐书.刑法志》:“睚眦之嫌,即称有密,一人被告,百人满狱。”亦作“睚眦之私”。《元史.铁木迭儿传》:“铁木迭儿恃其权宠,乘间肆毒,睚眦之私,无有不报。”


偏正 睚眦,怒目而视。瞪眼看人那样极小的怨恨。语出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再来一次》:“我那时和这位后来称为‘孤桐先生’ 的,也毫无‘~ ’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人际关系方面。→丝恩发怨 ↔深仇大恨。 也作“睚眦之忿”、“睚眦之怒”、“睚眦之私”、“睚眦之隙”、“睚眦之嫌”。


【词语睚眦之怨】  成语:睚眦之怨汉语词典:睚眦之怨

猜你喜欢

  • 庾幕莲

    同“庾杲莲”。明陈基《送谢参军十八韵》:“绿爱苏堤柳,红依庾幕莲。”

  • 脱手弹丸

    《南史.王筠传》载:南朝 梁沈约曾用谢朓“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”的话,来评王筠的诗。后因以“脱手弹丸”形容诗作圆转流畅。王闿运《湘绮楼论唐诗》:“希夷源出江 谢,脱手弹丸,宛转生情。”偏正 形容诗歌风格

  • 庞涓怯孙膑

    参见:斫树收庞

  • 蜀望

    同“蜀帝魂”。明张煌言《三月十九有感甲申之变三首》之三:“魂招蜀望花同碧,泪染姚华竹尽斑。”

  • 宁馨儿

    《晋书.王衍传》:“(衍)总角尝造山涛,涛嗟叹良久,既去,目而送之曰:‘何物老妪,生宁馨儿!然误天下苍生者,未必非此人也。’”又《南史.宋前废帝纪》:“太后(宋孝武帝刘骏的皇后,前废帝刘子业是她的长子

  • 怀芹

    源见“献芹”。即献芹。明何景明《子衡在狱感怀二十韵》:“斗间谁辨剑,野外枉怀芹。”

  • 华表歌

    源见“辽东鹤”。指丁令威化鹤返乡、感叹人事变迁之歌。明高启《丁令威宅》诗:“千年宅废但遗井,何处更闻华表歌?”

  • 大旱望云霓

    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民望之,若大旱之望云霓也。”云霓是指乌云和虹霓,将要下雨的征兆。后以大旱望云霓比喻大旱的时候人们殷切盼望出现下雨的征兆。也比喻渴望解除困境。亦作“大旱云霓。邹韬奋《抗战以来.“请

  • 富钩

    晋.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九:“京兆长安,有张氏,独处一室。有鸠自外入,止于床。张氏祝曰:‘鸠来,为我祸也,飞上承尘;为我福也,即入我怀。’鸠飞入怀。以手探之,则不知鸠之所在,而得一金钩。遂宝之。自是子孙渐

  • 白登计

    《史记.陈丞相世家》:“卒至平城,为匈奴所围,七日不得食。高帝用陈平奇计,使单于阏氏(音yān zhī,汉时匈奴单于及诸王正妻的称号),围以得开。”平城:汉县名,在今山西大同市东,平城有白登山。“白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