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胥涛”。明李攀龙《挽王中丞》诗:“属镂不是君王意,莫作胥江万里涛。”
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:“周仲智(晋.周?弟,名嵩)饮酒醉,瞋目还,面谓伯仁(周?字)曰:‘君才不如弟,而横得重名。’须臾,举蜡烛火掷伯仁,伯仁笑曰:‘阿奴火攻,固出下策耳。’”晋周嵩一日醉归,瞪着眼睛对
《左传.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(晋公子重耳)及曹,曹共公闻其骈胁(肋骨比排成一块)欲观其裸。浴,薄而观之。僖负羁(曹臣)之妻曰:‘吾观晋公子之从者,皆足以相国。若以相,夫子必反其国。反其国,必得志于诸侯,
同“攀鞍卧辙”。南朝 梁任昉《〈王文献集〉序》:“三年,解丹阳尹,领太子少傅,馀悉如故。挂服捐驹,前良取则;卧辙弃子,后予胥怨。”【词语卧辙】 汉语大词典:卧辙
源见“王尊叱驭”。指勇登险境。清赵翼《题孙子潇翰林诗册》诗:“檀溪奋跃三丈阔,邛坂叱登九折敻。”
源见“宁戚饭牛”。谓贤士未遇、自求用世而发的悲歌。唐李白《笑歌行》:“宁武子,朱买臣,扣角行歌背负薪。”
比喻要把事情办好,必须事先作好准备。孔子的学生子贡问怎样才能实行仁。孔子说,工匠要想把活干好,必须先把工具磨锋利。住在一个国家,就要给有德行的大夫效劳出力,同有德行的士交朋友。【出典】:《论语·卫灵公
驷:古代一车驾四马,因以称四马所驾之车。形容速度快,驷马亦无法追赶。比喻既成事实不可挽回。出自五代后晋出帝石重贵之事迹。石重贵,石敬瑭之从子,沙陀人。天福七年(942年)即帝位。开运三年(946年),
宋徐度《却扫编》卷上:“吕申公素喜释氏之学,乃为相,务简静,罕与士大夫接,惟能谈禅者,多得从容。于是好进之徒往往幅巾道袍,日游禅寺,随僧斋粥,谈说理情,觊以自售。时人谓之禅钻云。”后以“禅钻”指借谈禅
《晋书.王浚传》:“浚(按:即王濬)博涉坟典,美姿貌,不修名行,不为乡曲所称。晚乃变节(指改变了原来的性情行为),疏通亮达,恢廓有大志。尝起宅,开门前路广数十步。人或谓之何太过,浚曰:‘吾欲使容长戟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