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晋书.祖纳传》:“时梅陶及钟雅数说馀事,纳辄困之。因曰:‘君汝 颍之士,利如锥;我幽 冀之士,钝如槌。持我钝槌,捶君利锥,皆当摧矣。’陶、雅并称‘有神锥,不可得槌’。纳曰:‘假有神锥,必有神槌。’雅
同“蛇添足”。宋陈与义《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》之二:“身谋共悔蛇安足,理遣须看佛举拳。”
同“刘宠选一钱”。清钮琇《〈觚賸〉自序》:“旅食三年,不断皋鱼之泪;宦归千里,无馀刘宠之钱。”
《旧唐书.孝友传.张公艺》:“郓州寿张人张公艺,九代同居。北齐时,东安王高永乐诣宅慰抚旌表焉。隋开皇中,大使、邵阳公梁子恭亦亲慰抚,重表其门。贞观中,特敕吏加旌表。麟德中,高宗有事泰山,路过郓州,亲幸
同“闻鸡起舞”。董必武《挽沈衡山先生》诗:“未因爱石心随转,每值闻鸡梦辄醒。”
《后汉书.方术传.蓟子训传》:“蓟子训者,不知所由来也。建安中,客在济阳宛句。有神异之道。尝抱邻家婴儿,故失手堕地而死,其父母……遂埋葬之。后月余,子训乃抱儿归焉。……于是子训流名京师,士大夫皆承风向
同“献豕辞辽”。唐裴度《与李翱书》:“若弟摈落今古,脱遗经籍,则如献白豕,何足采取。”
《淮南子.说山训》:“杀戎马而求狐狸,援两鳖而失灵龟,断右臂而争一毛,折镆邪而争锥刀。用智如此,岂足高乎?”后以“援鳖失龟”喻得不偿失,求小利而失大利。并列 救助甲鱼,丢了灵龟。语本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
《国语.吴语》:“夫谚(谚语)曰:‘狐埋(埋藏)而狐搰(搰,音hú挖掘义)之,是以无成功。’”相传狐狸本性多疑,如果埋藏了什么东西,埋后总不放心,过一阵就又挖出来看看,所以它总也埋不成。后因以“狸埋狐
见“日薄西山”。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刘~,人命浅危,朝不虑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