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王树石桥
同“驱石驾沧海”。唐徐凝《寄海峤上人》诗:“自言来此云边住,曾看秦王树石桥。”
同“驱石驾沧海”。唐徐凝《寄海峤上人》诗:“自言来此云边住,曾看秦王树石桥。”
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。”后因以“俯仰无愧”谓立身端正,上对天,下对人,都问心无愧。宋陈亮《与周立义参政书》:“持身端方,俯仰无愧。”主谓 对天、对人都没有惭愧之处。表示处事公道正
因:依靠。指毛遂对一同随行来的门客说:你们都是依靠别人力量把事情办成功。后以此典比喻人没有本事而依赖他人办事成功而坐享成果。毛遂说服了楚考烈王同意楚、赵联盟,楚出兵救赵,共同抗秦。当时楚考烈王、平原君
同“三尺焦桐”。宋苏轼《戴道士得四字代作》诗:“赖此三尺桐,中有山水意。”【词语三尺桐】 汉语大词典:三尺桐
同“三尸”。《金瓶梅词话》七五回:“这春梅不听便罢,听了三尸神暴跳,五脏气冲天。”【词语三尸神】 汉语大词典:三尸神
源见“东山携妓”。指游山玩水,逍遥倜傥。宋朱敦儒《桂枝香.南都病起》词:“谢山携妓,黄垆贳酒,旧愁慵整。”
参见:割肉
源见“长舌”。谓好说闲话、搬弄是非的女人。《聊斋志异.凤仙》:“若不从去,恐长舌妇造黑白也。”见“长舌妇人”。《醒世恒言》卷34:“都是你那小天杀的,不学好,引这~开口。”【词语长舌妇】 成语:长舌
萍随水飘泊无定所,喻人偶然相遇相识。唐代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客。”主谓 萍,浮萍。浮萍随水漂流,或聚或散。比喻互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。语出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萍水相逢,尽是他乡之
源见“支公好”。支遁是晋代高僧,与当时名流谢安、王羲之为友,喜欢养马,爱其神骏。因用以表现高人雅兴。明高启《再游南峰》诗:“支公骏马嗟何处,石上莓苔没旧踪。”【词语支公骏马】 成语:支公骏马汉语大词
源见“温席扇枕”。谓孝养父母。宋苏轼《轼始于文登海上得白石数升可作枕以遗子明》诗:“愿子聚为江夏枕,不劳挥扇自宁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