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织锦回文

织锦回文

晋书.窦滔妻苏氏传》:“窦滔妻苏氏,始平人也。名蕙,字若兰。善属文。滔,苻坚时为秦州刺史,被徙流沙。苏氏思之,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,宛转循环以读之,词甚凄惋,凡八百四十字。”

唐.武则天《璇玑图序》所叙述的故事情节与此迥然不同。宋.阮阅《诗话总龟》卷四十一录引《侍儿小名录》载《璇玑图序》云:“前秦安南将军窦滔有宠姬赵阳台,歌舞之妙,无出其右。滔置之别所。妻苏〔蕙〕知之,求而获焉,苦加挞辱。滔深恨之。阳台又专伺苏之短,谗毁交至,滔益忿。苏氏年二十一,滔镇襄阳,与阳台之任,绝苏氏之音问。苏悔恨自伤,因织锦回文,题诗二百馀首,计八百馀字,纵横反覆,皆为文章,名曰‘璇玑图’。遣苍头(古代私家所属的奴仆,旧时也多用指仆隶)赍(带着)至襄阳。滔览锦字,感其绝妙,因送阳台之关中,而具车从迎苏氏,恩好为重。”

前秦.窦滔在远地做官,他的妻子苏蕙因怀念丈夫,便织锦为回文诗寄赠给他,婉转迴环而读,共八百四十字,成诗数千首。

据说“璇玑图”纵横八寸,五色杂布,别以三、五、七言,回环诵读成诗,远不止二百首。宋元间,僧人起宗,刻意推求,得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言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,分为七图。明康万民增立一图,增读其诗四千二百零六首,合起宗所读,共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(见《四库提要.别集》一《璇玑图读诗法》)。郭沫若为此有专论。

后世诗文戏曲中,常以“织锦回文”的典故,寄寓女子怀念丈夫或情人的情怀。

唐皇甫冉《春思》:“机中锦字论长恨,楼上花枝笑独眠。”李频《古意》:“虽非窦滔妇,锦字已成章。”赵嘏《织锦窦家妻》诗:“锦字行行苦,罗帏日日啼。”罗邺《征人》诗:“锦字莫辞连夜织,塞鸿长是到春归。”

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一折〔鹊踏枝〕:“吟得句儿匀,念得字儿真,咏月新诗,煞强似织锦回文。谁肯把针儿将线引,向东邻通个殷勤。”


偏正 用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。也称“璇玑图”。借指妻子书信。也用以赞扬女子才思绝妙。语本《晋书·列女传》:“窦滔妻苏氏,始平人也,名蕙,字若兰。善属文。滔,苻坚时为秦州刺史,被徙流沙,苏氏思之,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,宛转循环以读之,词甚凄惋,凡八百四十字,文多不录。”陈望道《修辞学发凡》:“(苏蕙)所作回文诗,系以八百四十一字,排成纵横各为二十九字的方图,回环反复读起来,可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。”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2本1折:“吟得句儿匀,念得字儿真,咏月新词,煞强似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称赞美文方面。也作“回文织锦”。


【词语织锦回文】  成语:织锦回文汉语词典:织锦回文

猜你喜欢

  • 鲁女泣荆

    源见“刈蓍遗簪”。谓留恋故物。宋惠洪《跋山谷字》之一:“鲁女有遗荆钗而泣者,路人笑之曰:‘以荆为钗易办,女乃泣何也?’女以手掠发曰:‘非以其难致也,以其故旧耳。’予所以玩之者,实钟鲁女泣荆之情。”【词

  • 宁成怒

    源见“宁成乳虎”。谓酷吏发怒。清唐孙华《猛虎行》:“横行不畏卞庄来,侧目偏逢宁成怒。”

  • 谢公携妓东山

    源见“东山携妓”。写潇洒的游乐生活。五代杨夔《送杜中郎茶山修贡》诗:“谢公携妓东山去,何似乘春奉诏行?”

  • 犯而不校

    《论语.泰伯》:“曾子曰:‘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;犯而不校,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。’”犯,冒犯。校,计较。这段话的意思是:曾子说:“自己有能也可以求教于不能的人;自己多知还要请教少

  • 玩岁愒时

    同“玩愒”。元揭傒斯《刘福墓志铭》:“愚卤鄙陋者,或媮慢优游得以玩岁愒时,此刘孟介至于呕血而死也。”见“玩岁愒日”。元·揭傒斯《刘福墓志铭》:“愚卤鄙陋者,或媮慢忧游得以~,此刘孟介至于呕血而死也。”

  • 朝不虑夕

    亦作“朝不谋夕”,“朝不及夕”,形容形势极其危急,只能顾眼前,不暇作长久打算。公元前542年,鲁国大夫穆叔参加诸侯澶渊之盟回国,进见孟孝伯,对他说,赵武将死了。他的话毫无远虑,不象百姓的主人,而且年纪

  • 不识之无

    连最简单的之和无字都不认识。比喻不识字,或文化水平很低。由唐白居易的事迹引伸而来。参见“诗入鸡林”条。史载白居易天赋聪颖,始生七月便能认识“之”、“无”二字。后来人们便把文化水平极低比喻成“不识之无”

  • 狗烹弓藏

    指范蠡(lǐ理)辅越兴国之后而离去,他写信给文种说:好弓将要收藏,猎狗将要烹吃。劝文种离开越王。后以此典比喻贤臣良将辅助帝王建立功业后,反而遭受猜忌或杀害之不公正待遇。范蠡,字少伯,楚国宛(今河南南阳

  • 东阁怜才

    参见:东阁

  • 不可胜算

    见“不可胜数”。《东观汉记·邓训传》:“太原吏民苦转运,所经三百八十九隘,前后没溺死者~。”【词语不可胜算】  成语:不可胜算汉语大词典:不可胜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