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羚羊挂角

羚羊挂角

比喻诗的意境高超神妙。宋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辩》: “盛唐诸人,唯在兴趣,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, 故其妙处, 透彻玲珑, 不可凑泊。” ●宋陆佃《埤雅·释兽》: “羚羊似羊而大……夜则悬角木上以防患。语曰 ‘羚羊挂角’ ,此之谓也。” 相传羚羊夜间休息,为防止祸患,把角挂在树上。


主谓 据宋·陆佃《埤雅·释兽》载,羚羊夜眠挂角树上,足不着地,不留踪迹,以防范被侵袭。后用以比喻诗文意境超凡脱俗。宋·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辨》:“诗者,吟咏情性也。盛唐诗人,惟在兴趣,~,无迹可求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形容诗词。→不落窠臼


【词语羚羊挂角】  成语:羚羊挂角汉语词典:羚羊挂角

猜你喜欢

  • 张凭理窟

    《世说新语.文学》:“张凭既前,抚军(注:抚军,指简文帝司马昱)与之话言,咨嗟称善,曰:‘张凭勃窣(勃窣,匍匐而行)为理窟。’即用为太常博士。”《晋书.张凭传》:“会王濛就惔(刘惔)清言,有所不通,凭

  • 汤休

    代称诗僧。唐杜甫《大云寺赞公房》诗之一: “汤休起我病,微笑索题诗。●《宋书·徐湛之传》: “时有沙门释惠休,善属文,辞采绮艳,湛之与之甚厚。世祖命使还俗。本姓汤,位至扬州从事史。” 南朝宋和尚汤休文

  • 阋墙

    《诗经.小雅.棠棣》:“兄弟阋(阋,音xì,争吵)手墙,外御其务(侮)。”这两句诗意是:虽然兄弟之间在家不免互相争吵,但总还是内部矛盾,而一旦遇到了外人的欺侮,就要共同抵御。后因以“阋墙”指兄弟争斗不

  • 妒女犹怜

    源见“我见犹怜”。形容佳人极温婉美丽。唐宋之问《和赵员外桂阳桥遇美人》诗:“妒女犹怜镜中发,侍儿堪感路傍人。”

  • 青琐拜

    汉应劭《汉官仪》卷上:“黄门郎,每日暮,向青琐门拜,谓之夕郎。”后因以“青琐拜”称拜官黄门侍郎。唐罗衮《赠罗隐》诗:“向夕便思青琐拜,近年寻伴赤松游。”【词语青琐拜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琐拜

  • 网目不疏

    比喻法令细密。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刘公干以失敬罹罪,文帝问曰:‘卿何以不谨于文宪?’桢答曰:‘臣诚庸短,亦由陛下网目不疏。’”【词语网目不疏】  成语:网目不疏汉语大词典:网目不疏

  • 饥餐属国毡

    源见“苏武节”。形容塞外从军生活极端艰苦。属国,典属国的略称。苏武归汉后封此官。明高启《从军行》:“渴饮疏勒水,饥餐属国毡。”

  • 卫武

    《国语.楚语上》:“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,犹箴儆于国,曰:‘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,苟在朝者,无谓我老耄而舍我,必恭恪于朝,朝夕以交戒我。’”三国吴.韦昭注:“武公,卫僖公之子、共伯之弟武公和也。”春秋

  • 百尺无枝

    汉枚乘《七发》:“龙门之桐,高百尺而无枝。”后因以“百尺无枝”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。《梁书.王规传》:“其风韵遒正,神峰标映,千里绝迹,百尺无枝。”主谓 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。语本汉·枚乘《七发》

  • 远水救不着近火

    见“远水不救近火”。《老残游记》:“我家里虽有银子,只是派人去,至少也得三天,~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