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良工不示人以朴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衅三沐

    《国语.齐语》:“庄公将杀管仲。齐使者请曰:‘寡君欲以亲为戮。若不生得,以戮于群臣。犹未得请也,请生之。’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,齐使受之而退。比至,三衅三沐之,恒公亲逆之于郊,而与之坐而问焉。”衅:

  • 忍辱袴下

    袴(kù裤);同“裤”。袴下:裤裆底下。此典指韩信未得志时受人鄙视、嘲笑、污辱,忍气吞声从人的裤裆底下、两大腿之间爬过去。后以此典比喻有志之士暂时忍受耻辱。韩信(?——前196年),淮阴(今江苏淮阴市

  • 鹤立

    源见“鹤立鸡群”。喻指突出。清方绚《香莲品藻.凡品下中》:“置之鸡群,居然鹤立。”【词语鹤立】   汉语大词典:鹤立

  • 数往知来

    《易.说卦》:“数往者顺,知来者逆。”后因以“数往知来”称知其前事便可推测未来。明陆容《菽园杂记》卷一:“洪武中,朝廷访求通晓历数,数往知来,诚无不验者,必封侯,食禄千五百石。”连动 依据过去,可以预

  • 坐歗

    同“画诺坐啸”。歗,同“啸”。宋苏轼《次韵王滁州见寄》:“君家联翩尽卿相,独来坐歗溪山上。”【词语坐歗】   汉语大词典:坐歗

  • 鹤鸣华表

    同“鹤归华表”。唐刘商《归山留别子侄》诗之二:“鹤鸣华表应传语,雁度霜天懒寄书。”

  • 名为公器

    《庄子.天运》:“老子曰:‘……名,公器也,不可多取;仁义,先王之蘧庐也,止可以一宿,而不可以久处。’”蘧庐,旅舍,旅店。庄周借老子的话指出,名誉是天下共用之物,不可多取,否则将是致祸之由。唐.白居易

  • 发愤忘食

    形容专心学习而忘了吃饭。楚国官员叶公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他的老师孔子为人怎么样,子路答不出来。孔子知道后,对子路说,你为什么不这样说:他这个人,用功便忘记吃饭,明白一个道理便高兴得忘了忧愁,这样不知不

  • 上竿

    源见“鲇鱼上竹竿”。谓干禄求进。宋刘克庄《最高楼》词:“笑狂生,还笏易,上竿难。”【词语上竿】   汉语大词典:上竿

  • 椎髻

    源见“椎布”。形容为妻贤良,衣饰简朴,与夫共志。明 吴从先《金小品传》:“淡泊以明得意,即椎髻而前,守约以示无求。”王闿运《蔡夫人墓志铭》:“姜生游学,妇织姑炊,割彼私娈,坐驶芳时,椎髻谐隐。”【词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