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后汉书.刘隆传》:“时诸郡各遣使奏事,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,视之,云:‘颖川、弘农可问,河南、南阳不可问。’帝诘吏由趣,吏不肯服,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。帝怒。时显宗为东海公,年十二……对曰:‘河南帝城,
源见“图穷匕见”。用喻形迹败露,处境窘促。晋陶潜《咏荆轲》:“图穷事自至,豪主正怔营。惜哉剑术疏,奇功遂不成。”陈毅《为苏南摩擦答某君》诗:“投降缘底事,敌伪已图穷。”【词语图穷】 汉语大词典:图
同“荐相如”。子虚,指司马相如所写的《子虚赋》。明文徵明《寄黄泰泉学士》诗:“残编空腹淹司马,当路何人荐《子虚》。”【词语荐子虚】 汉语大词典:荐子虚
同“黍谷回春”。元李思衍《见王参政》诗:“黍律嘘春燕谷暖,梅花入梦楚天长。”
源见“虞歌诀别”。指项王被困垓下,夜起饮帐中的慷慨悲歌。表达英雄末路无可奈何的凄凉心情。北周庾信《拟咏怀》之二六:“谁言气盖世,晨起帐中歌。”【词语帐中歌】 汉语大词典:帐中歌
源见“管中窥豹”。谓只见局部未见整体。比喻以小见大或以偏概全。宋李光《与胡邦衡书》:“《三经新解》未能遍读,然尝鼎一脔,窥豹一斑,亦足见其大略矣。”见“管中窥豹”。南朝宋·李光《与胡邦衡书》:“《三经
《孟子.万章下》:“伯夷目不视恶色,耳不听恶声;非其君不事,非其民不使。治则进,乱则退;横政之所出,横民之所止,不忍居也。思与乡人处,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。当纣之时,居北海之滨,以待天下之清也。故闻
《文选》卷十九战国楚.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榛林郁盛,葩华覆盖,双椅垂房,纠枝环会……绿叶紫裹,丹茎白蒂。纤条悲鸣,声似竽籁,清浊相合,五变四会。”楚.宋玉在《高唐赋》中以“竽籁”比拟风吹枝动之音响。后遂
源见“伍胥潮”。谓乘着水往返。形容忠良遭谗遇害,怨怒难释。清王夫之《病》诗:“乘潮不释孤臣怨,荷锸犹贤酒客颠。”【词语乘潮】 汉语大词典:乘潮
资:积蓄。 牢固地掌握它而不动摇,就能积蓄很深;积蓄很深,就能取之不尽,左右逢源。 表示任何知识或技能,只要熟练掌握,日久便能运用自如。语出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君子深造之以道,欲其自得之也。自得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