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六月飞霜”。元关汉卿《窦娥冤》三折:“你道是暑气暄,不是那下雪天,岂不闻飞霜六月为邹衍?”述补 在六月暑天里下起了霜雪。喻指蒙受冤屈的悲愤,感动了上天。比喻有极大的冤狱。语本唐·张说《狱箴》:“匹
同“悬鹑百结衣”。北周庾信《拟连珠》之二九:“盖闻悬鹑百结,知命不忧。”《聊斋志异.张诚》:“悬鹑百结,伛偻道上。”述补 鹑,鸟名。秃尾巴,羽毛杂有暗黄色斑点和条纹,像补缀连结破衣。结,补丁连结。比喻
见〔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。〕其他 百足,为马陆之异名。比喻有钱有势者,根基牢固,虽然失败,亦不至立即潦倒没灭。《本草·马陆》:“释名:弘景曰:‘此虫足甚多,寸寸断之,亦便寸行’;故鲁连子云:‘百足之虫,
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为高隐逃世之典。唐独孤及《代书寄上裴六翼刘二颍》诗:“脱舄挂岭云,冏然若鸟逝。”【词语脱舄】 汉语大词典:脱舄
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借指地方官行踪。唐韩愈《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》诗:“还随蹑凫骑,来访驭风襟。”
源见“冯驩弹铗”。谓希望得到赏识和重用。清毛奇龄《奉谢分巡许元功使君夫子荐举抒意》诗:“吹篪半世罕见闻,解铗三弹有谁识?”
指人到三十岁正是立业之年,应当有所建树。孔子在谈到自己一生成长过程时说,我十五岁时开始立下学习的志愿,三十岁时学业有所成就;四十岁时能知道事物的道理而不感到疑惑,五十岁时懂得事情所以然的道理而穷道达变
《宋史.苏绅传》:“绅与梁适同在两禁,人以为险诐,故语曰:‘草头木脚,陷人倒卓。’”草头,苏字上为草字头。木脚,梁字下为木字脚。“草头木脚”,以“苏”和“梁”二姓,隐指宋代的苏绅、梁适,因其人阴险害人
源见“疏傅散金”。指俸余之钱。金周昂《晓望》诗:“柴荆生事窄,宁忆二疏金。”
《史记.夏本纪》:“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,百姓勿堪。乃召汤而囚之夏台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狱名,夏曰均台。”后以“夏台”代指牢狱。唐杨炯《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》:“无阶封禅,空叹息于周南;绝望夏台,竟栖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