蒸饼十字
晋代何曾讲究饮食,蒸饼上不裂开作十字形则不食。《晋书.何曾传》:“厨膳滋味,过于王者。每燕见,不食太官所设,帝辄命取其食。蒸饼上不拆作十字不食。”
晋代何曾讲究饮食,蒸饼上不裂开作十字形则不食。《晋书.何曾传》:“厨膳滋味,过于王者。每燕见,不食太官所设,帝辄命取其食。蒸饼上不拆作十字不食。”
源见“揭竿而起”。指武装起义。《水浒传》九一回:“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,今已燎原。”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十:“诏以安民必在择吏,诚得良吏,自可铸剑戟为农器,否则斩木揭竿,岂条例所能禁止。”并列 比喻发动
《左传.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及曹,曹公闻其骈胁,欲观其裸。浴,薄而观之。僖负羁之妻曰:‘吾观晋公子之从者,皆足以相国……子盍蚤自贰焉。’乃馈盘飧,置璧焉。公子受飧反璧。”《史记》卷三十九《晋世家》:晋公
麑( ㄋㄧˊ ní 尼)。小鹿。春秋时秦西巴放逐小鹿,后来因此而为太子的师傅。汉代刘向《说苑.贵德》:“孟孙猎得,使秦西巴持归。其母随而鸣,秦西巴不忍,纵而与之。孟孙怒而逐秦西巴。居一年,召以为太
源见“雁塔题名”。指进士考试高中。明汤显祖《紫钗记.遇侠》:“须不是宴慈恩塔上题,又不是和灵隐月中词。”
《晋书.魏舒传》:“(舒)少孤,为外家宁氏所养。宁氏起宅,相宅者曰:‘当出贵甥。’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,意谓应之。舒曰:‘当为外氏成此宅相。’”晋武帝时丞相魏舒,本是一个穷人,幼时父母双亡,寄居于外祖
《南史.王僧儒传》记载: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常夜集学士,刻烛作诗。刻一寸限成四韵。萧文琰说:“顿烧一寸烛,而成四韵诗,何难之有。”乃与丘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,击钵音止,诗即成。后因以“击钵赋诗”或“击钵
微:假若不是。斯人:这样的人,指有德之人。谁与归:即“与谁归”。归:归向。 除了这样的人,还能与谁同道? 常用于对德高望重者的赞叹。语出宋.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噫!微斯人吾谁与归!”元.陆文圭《
同“班姬捐扇”。宋岳珂《长门怨》诗:“当熊自有匪石心,肯顾班姬秋扇薄。”
《三国志.孙晧传》“司空孟仁”裴松之注引《楚国先贤传》:“宗母嗜笋。冬节将至,时笋尚未生,宗入竹林哀叹,而笋为之出,得以供母,皆以为至孝之所致感。”后因以“孟宗泣笋”为事亲尽孝、至诚感天之典。《宋史.
其他汗青,古时在竹简上写字,先用火烤干竹子中的水分,可免虫蛀,因烤竹出水如汗,谓之汗青。借指史册。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,但要留得一片丹心光照史册。表现临死不屈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。语出宋·文天祥《过零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