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蒸鱼闻匕

蒸鱼闻匕

左传.昭公二十七年》载:鲁昭公二十七年(即元公前五一五年,吴王僚十二年),吴公子光(阖闾)想趁吴王僚因楚丧(公元前五一六年楚平王死)而发兵侵楚被楚军截断归路、吴季札出使晋国、国内空虚之机,刺杀吴王僚,夺取王位。

“夏四月,光伏甲于堀室(即窟室,犹现今的地下室)而享王(享同飨,俱酒食款待僚)。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(僚使兵士从道路两旁直至光门警戒保卫,以防不测)。门、阶、户、席、皆王亲也,夹之以铍(音pī,似剑的两刃刀,一说是把剑装在刀鞘中叫铍)。羞者(羞,进献食品,羞者指进献食品的人)献体改服(脱光身子,改换服装,此为防行刺)于门外。执羞者坐行(膝行)而入,执铍者夹承之,及体(指铍的锋刃几乎触到进羞者之体),以相授也(王左右更有人接食品以相传递,可见戒备森严)。光伪足疾,入于堀室(防备事件发生后王僚的人杀己)。鱄设诸置剑于鱼中以进,抽剑刺王,铍交于胸(被王僚两旁之兵以铍刺胸而死),遂弑王。阖庐以其子为卿。”

此事又见《史记.刺客列传.专诸》、《吴越春秋.王僚使公子光传》、《金楼子.杂记上》。

阖闾未为吴王时,称为公子光,他为了夺取王位,乘国内空虚之机,便设计请吴王僚赴宴,使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中,乘进食之时把吴王僚杀死。后因以“蒸鱼闻匕”用为暗藏凶器、谋杀夺权的典故。

唐杜甫《壮游》诗:“蒸鱼闻匕首,除道哂要(腰)章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文子同升

    《论语.问宪》:“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。子闻之,曰:‘可以为文矣。’”后以“文子同升”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。清李渔《奈何天.助边》:“你回去对家主说,倘若边疆告捷,海宇承平,一定要叙功

  • 寒灰

    源见“死灰复燃”。喻指失势者或心灰意冷之人。唐李白《赠别郑判官》诗:“窜逐勿复哀,惭君问寒灰。”宋黄庭坚《次韵师厚答马著作屡赠诗》:“寒灰几见溺,铩翮常思奋。”【词语寒灰】   汉语大词典:寒灰

  • 十羊九牧

    十只羊九个放牧人。旧时把百姓喻为羊,把官吏喻为牧人。形容官多民少。见隋杨尚希之语。杨尚希(534-590年),弘农(今河南灵宝)人。北周时曾任国子博士、舍人、司宪中大夫等职。入隋,曾任度支尚书、兵部尚

  • 耳学

    《文子.道德》:“故上学以神听,中学以心听,下学以耳听。以耳听者学在皮肤,以心听者学在肌肉,以神听者学在骨髓。故听之不深,即知之不明。”后因指仅凭听闻所得为“耳学”。《宋书.沈庆之传》:“庆之厉声曰:

  • 黄帝作车

    《后汉书.舆服志上》刘昭注:“《世本》云:‘奚仲始作车。’《古史考》曰:‘黄帝作车,引重致远。其后少昊时驾牛,禹时奚仲驾马。’臣昭案:服牛乘马,以利天下。其所起远矣,岂奚仲为始?《世本》之误,《史考》

  • 猎贤

    源见“非熊兆”。指帝王招揽贤才辅政。元刘祁《归潜志》卷九:“〔麻徵君〕《戏题太公钓鱼图》云:‘向使文王不猎贤,一竿潦倒渭河边。’”【词语猎贤】   汉语大词典:猎贤

  • 共工触柱

    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:“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,怒而触不周之山,天柱折,地维绝。天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满东南,故水潦尘埃归焉。”共工是古代神话中的天神。后以“共工触柱”为创世纪的传说。唐杨炯《少室

  • 王粲去国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王粲传》:“献帝西迁,粲徙长安,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……年十七,司徒辟,诏除黄门侍郎,以西京扰乱,皆不就。乃之荆州依刘表。”《文选》卷二十三王仲宣(粲)《七哀诗二首》其一:“西京乱无象

  • 亲禭柳庄

    《礼记.檀弓》:“卫有太史曰柳庄,寝疾,公曰:‘若疾革,虽当祭必告。’公再拜稽首,请于尸曰:‘有臣柳庄也者,非寡人之臣,社稷之臣也。’闻之死,请往,不释服而往,遂以禭之。”禭:赠送死者衣衾或生者衣服叫

  • 一生当着几两屐

    着:穿。两:同“緉”,双履。屐:木制的鞋。 人一生当中能穿几双木屐。 意谓人生需求有限,不应为外物所累。语出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:“祖士少(祖约)好财,阮遥集(阮孚)好屐,并恒自经营,同是一累,而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