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融会贯通

融会贯通

融会:融合领会。贯通:贯穿前后,全面理解。 指融合领会各种说法,贯穿前后,全面理解。陈立,字卓人,句容(今江苏句容县)人。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进士。任曲靖(今云南曲靖县)府知府。陈立广博查考刊载的古籍,凡是唐朝以前有关《春秋公羊传》的古代释义以及清朝各儒家解说《春秋公羊传》的,选择精要,文语详细。从开办以来近三十年,原始稿本长编刚刚具备。他回到南方家乡后,贯穿前后,整理齐全、层层深入,融合领会各种说法,写成《公羊义疏》七十六卷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482《儒林传三·陈立传》13294页:“立乃博稽载籍,凡唐以前《公羊》古义及国朝诸儒说《公羊》者,左右采获,择精语详。草创三十年,长编甫具。南归后,乃整齐排比,融会贯通,成《公羊义疏》七十六卷。”

【例句】:

朱自清《中国学术的大损失一悼闻一多先生》:“单就读古书而论,固然得先通文字声韵之学;可是还不够,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,就只能做出点滴的饾饤(dòu dìng豆定,食品堆叠的样子,比喻文辞的堆砌)的工作,决不能融会贯通的。” 高阳《清宫外史》上册:“五、六年下来,各家医书,无不精读,融会贯通,成了无师自通的名医。”


并列 融会,融合多方。贯通,贯穿前后。①把各方面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,加以全面领会理解。宋·朱熹《答姜叔权》:“举一而反三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~,以至于此。”张贤亮《小说中国》:“所以历代‘明君’都外尊儒术内用黄老,采取一种~的手法来治理国家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教学研究。→触类旁通 兼容并蓄 熔于一炉 ↔生吞活剥 囫囵吞枣 一知半解 食古不化。也作“融汇贯通”、“融会通浃”、“融释贯通”、“融液贯通”、“淹会贯通”。②融洽没有隔阂。孙犁《〈秀露集〉后记》:“这种激情,虽然基于作者当时迫切的抗日要求,但还没有多方面和广大群众的伟大的复杂的抗日生活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彼此关系密切。→水乳交融 融为一体 如影随形 如胶似漆 ↔水火不容誓不两立 枘凿冰炭 枘凿方圆 格格不入


【词语融会贯通】  成语:融会贯通汉语词典:融会贯通

猜你喜欢

  • 辋川

    《旧唐书.王维传》:“〔王维〕得宋之问蓝田别墅,在辋口,辋水周于舍下。”又《新唐书.王维传》:“别墅在辋川,地奇胜,有华子冈、欹湖、竹里馆、柳浪、茱萸沜、辛夷坞,与裴迪游其中,赋诗相酬为乐。”后因以“

  • 大巧若拙

    拙:笨拙。 最灵巧的人(由于不逞能)表面上看,好像很笨拙。语出《老子》四五章:“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辨若讷。”《庄子.胠箧》:“毁绝钩绳而弃规矩,攦工倕之指,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。故曰‘大巧若拙’”

  • 令人齿冷

    齿冷:耻笑。叫人耻笑,表示对某人看不起。乐预,字文介,南阳涅阳(今河南邓县西北)人,南齐时官至骠骑录事参军。为人正直坦荡。齐武帝萧赜死后,郁林王萧昭业继位,为政失德。萧鸾联合丹阳尹徐孝嗣谋废萧昭业。乐

  • 陶休

    源见“陶令归去来”。指弃官。唐白居易《题崔常侍济上别墅》诗:“散员疏去未为贵,小邑陶休何足云。”

  • 王良御

    《淮南子.览冥训》:“昔者王良、造父之御也,上车摄辔,马为整齐敛谐,投足调均,劳逸若一,心怡气和,体便轻毕,安劳乐进,驰鹜若灭。”高诱注:“王良,晋大夫邮无恤子良也。所谓御良也。一名孙无政,为赵简子御

  • 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

    天文:天的文彩,指日月星辰。时变:四时的变化。人文:人类文明,指诗书礼乐。化成:教化人民使有成就。 观察天的文彩,可以知晓四季的变化规律;观察人类文明,可以推行教化,促成天下昌明。语出《易.贲》:“

  • 封泥谷

    源见“泥封函谷”。谓把守牢固的关隘。唐骆宾王《北眺舂陵》诗:“既出封泥谷,还过避雨陵。”

  • 羊祜探环

    晋.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五:“羊祜年五岁时,令乳母取所弄金镮。乳母曰:‘汝先无此物。’祜即诣邻人李氏东垣桑树中探得之。主人惊曰:‘此吾亡儿所失物也。云何持去!’乳母俱言之,李氏悲惋。时人异之。”《晋书.

  • 千里莺啼绿映红

    千里江南,听不尽莺歌燕语,看不完柳绿花红。 形容风光旖旎、景象繁华。语出唐.杜牧《江南春绝句》:“千里莺啼绿映红,水村山郭酒旗风。”赖朝树《闻鸡起舞》(《光明日报》1993年1月22日):“万众一心

  • 宣明面

    《南史.刘穆之传》附《刘瑀传》:“(瑀)与严竣书曰:‘朱修之(晋朱序孙)三世叛兵,一日居荆州,青油幕下,作谢宣明面目见向,使斋帅以长刀引吾下席,于吾何有,政恐匈奴轻汉耳。’”宋.周密《浩然斋雅谈》卷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