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”。指景物绚丽多彩之处。清张应昌《醉花阴.道光戊申六月十八夜湖上纪游》套曲:“又听得筝琶萦扰,恍似那向山阴道上招。”见“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”。唐·羊士谔《忆江南旧游》:“~桂花
同“易如反掌”。《北史.王轨传》:“此州控带淮南,邻接强寇,欲为身计,易同反掌。”见“易如反掌”。《北史·王轨传》:此州控带淮南,邻接强寇,欲为身计,~。【词语易同反掌】 成语:易同反掌汉语大词典:
同“吞鸟”。唐崔日知《冬日述怀奉呈兰台名贤》诗:“终期吞鸟梦,振翼上云烟。”
源见“黄雀报”。喻指感恩之人。唐骆宾王《上廉察使启》:“则白羽书生,自铭恩于食稻;黄衣童子,将赛德于餐花。”
源见“魏公笏”。表示先辈政绩卓著和家世荣显。宋刘克庄《沁园春.和林卿韵七》词:“读枕函书,宝家藏笏,免使他人笑弗堂。”
源见“莼羹鲈脍”。表示思乡之情,归隐之意。清尤侗《别长安》诗之八:“千载吾师张季鹰,秋风鲈脍令人兴。”
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老而无妻曰鳏,老而无夫曰寡,老而无子曰独,幼而无父曰孤。此四者,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。”后因以“鳏寡孤独”泛指没有劳动力而独居无依靠的人。《新唐书.刘蕡传》:“鳏寡孤独不得存,老幼
董狐:春秋时晋国的著名史官。晋代干宝因为撰写了《搜神记》而被时人称为“鬼子董狐”。《晋书.干宝传》:“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,名为《搜神记》,凡三十卷。以示刘惔,惔曰:‘卿可谓鬼之董狐。’”后多用以
同“嘲三韭”。九,为“韭”的谐音。宋刘子翚《咏韭》诗:“肉食嘲三九,终怜气韵清。”
见“草间求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