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褒女惑周

褒女惑周

《诗.小雅.正月》:“赫赫宗周褒姒灭之。”又《史记.周本纪》载:周幽王废申后及太子宜臼,立宠妃褒姒为后,姒子伯服为太子。褒姒不轻笑,幽王举报敌警的烽火戏之。诸侯见而率兵勤王,却无敌寇。褒姒见诸侯被愚弄而大笑。后申侯与西戎攻,幽王再举烽火而诸侯莫至。幽王被杀,褒姒被虏,室财赂被抢掠一空,导致西周灭亡。后因以“褒女惑周”为君主荒淫、女宠祸国的典故。唐李白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妲己,褒女惑,天维荡覆,职此之由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褒姒(si) 不好笑,幽王欲其笑万方,故不笑。幽王为烽燧大鼓,有寇至则举烽火。诸侯悉至,至而无寇,褒姒乃大笑。幽王说 (悦) 之,为数举烽火。其后不信,诸侯益亦不至。……西夷犬戎攻幽王。幽王举烽火征兵,兵莫至。遂杀幽王骊山下,虏褒姒,尽取周赂而去。”

【今译】周幽王宠爱褒姒,褒姒不爱笑,幽王想尽办法让她笑,可褒姒仍然不笑。幽王原来准备有烽燧和大鼓,有外敌入侵就举烽火报警。这次举烽火,诸侯都起兵来救援,来到却没有敌寇,褒姒见诸侯混乱的样子大笑。幽王很高兴,于是几次举烽火。这样失信于诸侯,他们再也不来上当了。后来西方外族犬戎攻打幽王,幽王举烽火召诸侯来救,但谁也不来。犬戎在骊山下将幽王杀死,将褒姒虏走,并把周的财宝也抢走了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女色惑乱亡国。

【典形】 褒女惑周、褒女笑、烽火戏诸侯、举烽、举火取笑、伪烽、周惑褒姒、周褒、周为褒丧。

【示例】

〔褒女惑周〕 唐·李白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妲己灭纣,褒女惑周。天维荡覆,职此之由。”

〔褒女笑〕 唐·李商隐《华清宫》:“未免被他褒女笑,只教天子暂蒙尘。”

〔烽火戏诸侯〕 元·郑廷玉《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俺不曾创盖摘星楼,又不曾烽火戏诸侯。”

〔举烽〕 宋·苏轼《骊山三绝句》之二:“几变雕墙几变灰,举烽指鹿事悠哉。”

〔举火取笑〕 元· 白朴《梧桐雨》:“须不似周褒姒举火取笑,纣妲己敲胫觑人。”

〔伪烽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举伪烽以沮众,淫嬖褒以纵慝。”

〔周惑褒姒〕 宋·汪元量《余将南归燕赵》:“周惑褒姒烽火起,纣惑妲己贤人死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终军意气

    同“终军弃?”。唐黄滔《段先辈第二启》:“来则无终军意气,动则有杨朱歧路。”

  • 攀凤

    源见“攀龙附凤”。比喻结交比自己高一等的人。明汤显祖《牡丹亭.闹宴》:“此生委系乘龙,属官礼当攀凤。”【词语攀凤】   汉语大词典:攀凤

  • 分杯羹

    同“分我杯羹”。康有为《上清帝第五书》:“其始壮夫动其食指,其后老稚亦分杯羹。”

  • 问字

    同“问奇字”。宋陆游《小园》诗:“客因问字来携酒,僧趁分题就赋诗。”【词语问字】   汉语大词典:问字

  • 粟红贯朽

    粟变红发霉,穿钱的绳索朽烂,形容盛世钱谷之丰饶。《汉书.贾捐之传》:“太仓之粟,红腐而不可食;都内之钱,贯朽而不可校。”并列 粟,小米。贯,穿钱的绳。小米和钱贯因堆放太多太久而腐烂,形容钱粮极多。语本

  • 燕可伐欤?曰可

    燕( ㄧㄢ yān ):古国名,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。战国时为七雄之一,后为秦所灭。 燕国可以讨伐吗?回答是青定的。 后泛指条件成熟,可以对敌国开战。语出《孟子.公孙丑下》:“沈同以其私问

  • 同日而语

    相提并论的意思。《汉书.息夫躬传》:“臣为国家计几先,谋将然,豫图未形,为万世虑,而左将军公孙禄欲以其犬马齿保目所见。臣与禄异议,未可同日而语也。”亦作“同年而语”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.勉学》:“苦

  • 伍员潮

    同“伍胥潮”。唐元稹《相忆泪》诗:“会向伍员潮上见,气充顽石报心仇。”

  • 柳暗花明

    源见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喻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。梁启超《外交欤内政欤》:“我们读西洋史,真是越读越有趣,处处峰回路转,时时柳暗花明。”并列 绿柳成阴,繁花似锦。形容春光明媚。后常比喻环境一下子发

  • 邈若河山

    同“邈若山河”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.鲁公女》:“今近在咫尺,而邈若河山,恨何如也!”见“邈若山河”。《聊斋志异·鲁公女》:“今近在咫尺,而~,恨何如也!”【词语邈若河山】  成语:邈若河山汉语大词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