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襄野迷途

襄野迷途

庄子.徐无鬼》:“黄帝(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,姓公孙名轩辕)将见大隗(wěi,道家理想的圣哲)乎(于)具茨之山,方明为御,昌寓骖乘,张若、謵(音xí)朋前马,昆阍、滑嵇后车。至于襄城之野,七圣皆迷,无所问涂。适遇牧马童子,问涂焉,曰:‘若知具茨之山乎?’曰:‘然。’‘若知大隗之所存乎?’曰:‘然。’黄帝曰:‘异哉小童!非徒知具茨之山,又知大隗之所存。请问为天下。’……黄帝又问。小童曰:‘夫为天下者,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!亦去其害(过分为害)马者而已矣!’”

黄帝要到具茨山去会见大隗,走到襄城野外迷了路。正在愁着无处打问时,恰巧遇到一个牧马的小孩。他们问小孩知道不知道具茨山?大隗在什么地方?又问他治理天下的道理。小孩说,治理天下和牧马一样,就是要排除妨害马群成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。庄子通过牧童的口所宣扬的是“无为而治”的政治主张。他认为治理天下,也和牧马人牧马一样,不可驱马整日奔驰,以免过分疲惫。只须放任马群自由自在地在原野上饮食,奔逐,憩息。更不应鞭策它们去干什么。主张“休养生息”虽不无可取之处,但“无为而治”的消极思想却是应该摒弃的。

作为一个典故,用“襄野迷途”或“失道”常比喻迷失方向、道路,陷入困境,可以具体指,也可以抽象指。唐.杜甫《释闷》诗:“失道非关出襄野,扬鞭忽是过湖城。”唐.元稹《望云骓马》诗:“七圣心迷运方厄,五丁力尽路由窄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荆璞

    同“荆山璞”。晋傅玄《傅子.阙题》:“必得昆山之玉而后宝,则荆璞无夜光之美;必须南国之珠而后珍,则随侯无明月之称。”唐牟融《寄周韶州》诗:“山中荆璞谁知玉,海底骊龙不见珠。”【词语荆璞】   汉语大词

  • 悲龙飞去

    旧题隋.王度《古镜记》:“隋汾阴侯生,天下奇士也。王度常以师礼事之。临终,赠度以古镜,曰:‘持此则百邪远人。’度受而宝之。”“大业十三年七月十五日,匣中悲鸣,其声纤远,俄而渐大,若龙咆虎吼,良久乃定。

  • 鹅池雪

    同“鹅池平蔡”。明孙承宗《阳关引》词:“把眼前飞絮,学作鹅池雪。待四方勘定,直北迎节归。”

  • 车如鸡栖

    源见“鸡栖”。形容车小简陋。宋黄庭坚《赠张仲谋》诗:“车如鸡栖马如狗,闭门常多出门少。”

  • 渭北

    源见“云树之思”。本指杜甫怀李白诗,后用来表示对朋友的思念。宋黄机《浣溪沙.送杜仲高》词:“我定忆君吟渭北,君须思我赋《停云》。”

  • 瘗鹿

    《新唐书.裴宽传》:“宽不以苞苴(音bāo jū,本为馈赠之物,引申指贿赂)污家,不敢自欺,故瘗之(瘗,音yì,埋葬。之,指代鹿)。”《渊鉴类函.施馈三》:“唐景云(睿宗年号,七一〇一七一一)中,韦诜

  • 玉树连

    同“玉倚葭”。唐王维《哭祖六自虚》诗:“谬合同人旨,而将玉树连。不期先挂剑,长恐后施鞭。”

  • 楼居

    借指道观。唐卢纶《送道士郄彝素归内道场》诗: “楼居五云里,几与武皇登。” 参见:○好楼居【词语楼居】   汉语大词典:楼居

  • 祝咽祝哽

    同“祝哽祝噎”。《尚书大传》卷五:“卜筮巫医御于前,祝咽祝哽以食。”见“祝哽祝噎”。【词语祝咽祝哽】  成语:祝咽祝哽汉语大词典:祝咽祝哽

  • 画地作狱

    同“画地为牢”。汉 刘向《说苑.贵德》:“俗语云:‘画地作狱,议不可入;刻木为吏,期不可对。’此皆疾吏之风,悲痛之辞也。”《汉书.路温舒传》引作“画地为狱”。见“画地为狱”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贵德》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