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襄野迷途

襄野迷途

庄子.徐无鬼》:“黄帝(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,姓公孙名轩辕)将见大隗(wěi,道家理想的圣哲)乎(于)具茨之山,方明为御,昌寓骖乘,张若、謵(音xí)朋前马,昆阍、滑嵇后车。至于襄城之野,七圣皆迷,无所问涂。适遇牧马童子,问涂焉,曰:‘若知具茨之山乎?’曰:‘然。’‘若知大隗之所存乎?’曰:‘然。’黄帝曰:‘异哉小童!非徒知具茨之山,又知大隗之所存。请问为天下。’……黄帝又问。小童曰:‘夫为天下者,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!亦去其害(过分为害)马者而已矣!’”

黄帝要到具茨山去会见大隗,走到襄城野外迷了路。正在愁着无处打问时,恰巧遇到一个牧马的小孩。他们问小孩知道不知道具茨山?大隗在什么地方?又问他治理天下的道理。小孩说,治理天下和牧马一样,就是要排除妨害马群成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。庄子通过牧童的口所宣扬的是“无为而治”的政治主张。他认为治理天下,也和牧马人牧马一样,不可驱马整日奔驰,以免过分疲惫。只须放任马群自由自在地在原野上饮食,奔逐,憩息。更不应鞭策它们去干什么。主张“休养生息”虽不无可取之处,但“无为而治”的消极思想却是应该摒弃的。

作为一个典故,用“襄野迷途”或“失道”常比喻迷失方向、道路,陷入困境,可以具体指,也可以抽象指。唐.杜甫《释闷》诗:“失道非关出襄野,扬鞭忽是过湖城。”唐.元稹《望云骓马》诗:“七圣心迷运方厄,五丁力尽路由窄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多藏厚亡

    储藏得越多,损失也越大。《老子》第十四章:“故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”《后汉书.折象传》:“感多藏厚亡之义,乃散金帛资产,周施亲疏。”其他 厚,大。亡,失。指货财储藏得多,往往会招致很大的损失。语本

  • 三可惜

    明代夏寅,字正夫,松江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。正统十三年(1448年)举进士。累官至浙江参政、山东右布政使。平生正道直行,反对结党营私。筮仕(古人将出外做官,先占卦问吉凶)入郎署30年,为副使16年,始

  • 藩翰

    源见“藩垣”。比喻捍卫王室的重臣。《三国志.蜀先主传》:“宗子藩翰,心存国家,念在弭乱。”亦比喻藩国。《晋书.张方传》:“晋氏之祸难,实始藩翰。”【词语藩翰】   汉语大词典:藩翰

  • 立程门

    同“立雪程门”。清王摅《和清风店雪后题壁》:“有时还去立程门,门外雪深正三尺。”

  • 樱笋厨

    唐.李淖《秦中岁时记》:“长安四月十五日,自堂厨至百司厨,通谓之樱笋厨。(见宋.曾慥《类说》卷六)唐朝时候,长安春夏之交樱桃和竹笋上市时,称为“樱笋时”,例如唐.郑谷《自贻》诗:“恨抛水国钓蓑雨,贫过

  • 羊车不见

    源见“羊车到”。见不到帝王乘的羊车。表示宫怨。金王若虚《宫女围棋图》诗:“尽日羊车不见过,春来雨露向谁多?”

  • 羹墙见尧

    南朝.宋.范晔等《后汉书.李固传》:“昔尧殂之后,舜仰慕三年,坐则见尧于墙,食则睹尧于羹,斯所谓聿(注:述也)追来孝,不失臣子之节者。”尧死后,舜日夜思念,三年之中,坐着便看到尧的形象在墙上,吃饭时便

  • 垂垂

    犹言渐渐。唐代杜甫《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,逢早梅相忆,见寄》诗:“江边一树垂垂发,朝夕催人自白头。”【词语垂垂】   汉语大词典:垂垂

  • 青钱中选

    同“青钱入选”。明沈鲸《双珠记.廷对及第》:“神龙出潜,际风云飞腾广渊;青钱中选,泥金信乡闾喜谈。”

  • 火宅

    比喻尘世。唐释寒山《诗》: “余劝诸稚子,急离火宅中。” ●《法华经·譬喻品》: “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……众苦所烧,我皆拔济。” 三界: 佛教把世俗世界分为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即众生存在的三种境界。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