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言之太甘,其中必苦

言之太甘,其中必苦

原意是指对人说话过于好听,其中必有苦衷。后则泛指言辞过于悦耳,其中必有不良企图。公元前660年,晋献公听信宠姬骊姬谗言,令太子申生率兵攻打东山狄人。晋兵到达稷桑后,狄人军队出来迎战,申生打算就势打上一仗。晋军将领狐突劝阻他说:“不能打,我听说,国君爱听坏人的话,则大夫处境危险;喜欢内宠,那么,国君的嫡子和整个国家也处境危险。如果设法让父亲高兴而自己又不蹈死地,不使战士冒锋镝之危而对整个国家又有好处,比如自己辞去太子不当,这个办法可不可以考虑啊!何况您现在外有战争危险,而内又有骊姬说坏话呢?”申生回答说:“不行,国君让我率兵出征,并非喜欢我,而是在考察我的心地。因此才赐给我奇怪的服装并以十分中听的话来奖勉我。说话太好听,他的心中必有苦衷。一定是有人说了我的坏话,所以国君才起了疑心。现在情况下,即使蝎子蜇我,也不能逃避。一定要打上一仗,如果不战而退,我的罪行就更大了。而战死了,尚且还能留下了好名声。”于是和狄人开战并将其打败。虽然如此,晋献公耳旁听到的太子申生的坏话却越来越多了。

【出典】:

国语·晋语》:“至于稷桑,狄人出逆,申生欲战。狐突谏曰:‘不可,突闻之:国君好艾,大夫殆;好内,适子殆,社稷危。若惠于父而远于死,惠于众而利社稷,其可以图之乎?况其危身于狄以起谗于内也?’申生曰:‘不可。君之使我,非欢也,抑欲测吾心也。是故赐我奇服,而告我权。又有甘言焉。言之太甘,其中必苦。谮在中矣,君故生心。虽蝎谮,焉避之?不若战也。不战而反,我罪滋厚;我战死,犹有令名焉。’果败狄于稷桑而反,谗言益起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纵七擒

    《三国志.蜀诸葛亮传》:“亮率众南征,其秋悉平。”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亮至南中,所在战捷。闻孟获者,为夷、汉所服,募生致之。既得,使观于营陈之间,问曰:‘此军何如?’获对曰:‘向者不知虚实,故败

  • 公荣不与饮

    《世说新语.简傲》:“王戎弱冠诣阮籍,时刘公荣在坐,阮谓王曰:‘偶有二斗美酒,当与君共饮。彼公荣者无预焉。’二人交觞酬酢,公荣遂不得一杯,而言语谈戏,三人无异。或有问之者,阮答曰:‘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

  • 言纶

    同“言丝”。宋叶绍翁《四朝闻见录.节度》:“载更斋钺,已锡言纶。”【词语言纶】   汉语大词典:言纶

  • 青州酒

    同“青州从事”。清 丘逢甲《闻胶州事书感》诗:“青州酒断愁难遣,黄海舟迟信未真。”

  • 在野

    《书.大禹谟》:“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。”《孟子.万章下》:“在国曰市井之臣,在野曰草莽之臣,皆谓庶人。”意谓庶民处于乡野。后以“在野”称不居官当政,与“在朝”、“在位”相对。唐杜甫《甘林》诗:“经过倦

  • 被发缨冠

    借指急于救助他人。严复《救亡决论》: “此种举动,岂英之前人曾受黑番何项德泽,不然, 何被发缨冠如此耶?” ●《孟子·离娄下》: “今有同室之人斗者,救之,虽被发缨冠而救之,可也。”被: 同 “披”。

  • 草木风鹤

    源见“草木皆兵”、“风声鹤唳”。形容惊恐万状,疑虑重重。清魏源《江头月》诗:“八公草木风鹤声,沟垒高深为谁设?”

  • 梅驿

    同“梅花驿”。宋陆游《蓦山溪.送伯礼》词:“梅驿外,蓼滩边,只待除书看。”【词语梅驿】   汉语大词典:梅驿

  • 乌鹊填桥

    汉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织女七夕当渡河,使鹊为桥。”又宋罗愿《尔雅翼》卷十三:“涉秋七日,鹊首无辜皆秃,相传以为是日河鼓(即牵牛)与织女会于汉(天河)东,役乌鹊为梁以渡,故毛皆脱去。”后因以“乌鹊填桥”为

  • 尧母门

    《汉书.外戚传.孝武钩弋赵倢伃传》:“拳夫人进为倢伃,居鉤弋宫,大有宠,太始三年生昭帝,号鉤弋子。任(妊)身十四月乃生,上曰:‘闻昔尧十四月而生,今钩弋亦然。’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。”汉武帝巡狩过河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