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谢安泛海

谢安泛海

同“谢安雅量”。宋陆游《书感》诗:“已欠谢安俱泛海,况无王粲与登楼。”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谢太傅(安) 盘桓东山时,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。风起浪涌,孙、王诸人色并遽,便唱使还。太傅神情方王 (wang),吟啸不言。舟人以公貌闲意说 (悦),犹去不止。既风转急,浪猛,诸人皆喧动不坐。公徐云:‘如此,将无归。’众人即承响而回。于是审其量,足以镇安朝野。”《晋书·谢安传》亦载,文略。

【今译】 东晋谢安 (字安石) 在东山闲居时,与孙绰 (字兴公) 等人乘船出海游览。忽然海上起了大风,浪头汹涌,孙、王等人脸色惊慌,纷纷喊叫要回船。谢安却兴致勃勃,照旧吟咏长啸。船工见谢安安闲畅快的样子,就驾船仍往前驶去。这时风愈来愈大,海浪更猛,那些人怕得乱嚷乱叫,闹成一团。谢安慢慢地说:“照这样儿,便不回去。”众人听了马上坐好,方才回船。由此看出谢安的器量,足以安定朝廷内外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乘船出航,意兴豪放。

【典形】 安石泛溟渤、泛海船、谢安泛海、谢安舟楫、乘桴从安石。

【示例】

〔安石泛溟渤〕 唐·李白《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》:“安石泛溟渤,独啸长风还。逸韵动海上,高情出人间。”

〔泛海船〕 唐·李白 《送杨山人归天台》:“兴引登山屐,情催泛海船。”

〔谢安泛海〕 宋·陆游《书感》:“已欠谢安俱泛海,况无王粲与登楼。”

〔谢安舟楫〕 唐·杜甫《戏作寄上汉中王》:“谢安舟楫风还起,梁苑池台雪欲飞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凤巢

    晋.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:“黄帝服斋于中宫,坐于玄扈洛上,乃有大鸟……或止帝之东园,或巢阿阁。”玄扈,山名。黄帝时,有大鸟(凤凰)巢于阿阁。上面所引《帝王世纪》文见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一五。唐.李商隐《赠刘

  • 鲸眼

    同“鲸目”。唐李群玉《七月十五夜看月》诗:“下射长鲸眼,遥分玉兔毫。”

  • 一国狂

    源见“狂泉”。形容众多柳条随风摆动。清钱谦益《仲夏观剧欢宴浃月戏题长句呈同席许宫允诸公》之三:“熟梅雨?三分酒,眠柳风吹一国狂。”

  • 兔窟多术

    同“兔三窟”。明田艺蘅《留青日札.严嵩》:“郿坞久营,兔窟多术,安能根连株拔,风剪霆灭。”

  • 一夜夫妻百夜恩

    元.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三折:“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,你可便息怒停嗔。”“一夜夫妻百夜恩”是指男女一旦结夫妻之好,其恩爱之情便能保持长久。后用为咏男女之情易结不易解之语。明.高明《琵琶记.五娘行路》:“

  • 尽善尽美

    极完善,极美好。或说完美无缺。《论语.八佾》:“子谓《韶》,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谓《武》,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”韶:舜时的乐曲名。武:周武王时乐曲名。并列 事物完美统一,无一缺点。形容极其完善美好。林玉山

  • 不因一事,不长一智

    不因一事,亦作“不经一事”。意思说不经历过这一事,就不能增长对这一事的知识。宋代悟明《联灯会要.道颜禅师》:“老赵州十八以上便解破家散宅,徒为戏论,虽然如是,不因一事,不长一智。”清代曹雪芹《红楼梦》

  • 双鲤音

    同“双鲤鱼”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归田》:“自怜,双鲤音无见,离恨难传,知甚日大刀环。”

  • 总角

    《诗.齐风.甫田》:“婉兮娈兮,总角丱兮。”孔颖达疏:“总角聚两髦,言总聚其髦以为两角也。”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,向上分开,形状如羊角,故称。后因以“总角”为借指童年之典。晋 陶渊明《荣木》诗序:“总角

  • 母啮子痛

    源见“扼臂啮指”。指母子心相感应。清黄宗羲《明儒学案.总宪曹贞予先生于汴》:“嗟乎!母啮子痛,世未必皆其人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