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负弩前驱

负弩前驱

此典指司马相如被汉武帝派遣,出使西夷,受到县官亲自背负弓箭在前引路之荣待。后以此典形容官长莅临,迎接隆重;也形容得任官职,受到尊敬。司马相如(前179年——前117年)。字长卿,蜀郡成都(今四川成都)人。因慕蔺相如为人,故更名相如。少时好读书,口吃而善著书,并可击剑、弹琴。他与临邛(Qióng穷,今四川邛崃县)才女卓文君结夫妻,卓父分给钱财。他入仕做官后,一直不肯参与政务而称病家居,不慕官爵,汉武帝时,授司马相如为中郎将(统领皇帝的侍卫),派他出使西夷。司马相如到达蜀郡(治所今四川成都),蜀郡太守(一郡行政最高长官)和所属官员都到城郊来迎接,县令还亲自背负弓箭在前面引路,蜀郡的人都以此为荣耀。此典又作“前驱”、“负弩”、“邦君负弩”、“负失还”、“前驱负弩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17《司马相如列传》3046、3047页:“乃拜(用一定礼节授给官职)相如为中郎将,建(立)节(符节。古代使者所持之工作凭证)往使。”“至蜀,蜀太守以下郊迎(到郊界之上迎接,表示尊重),县令负(背负)弩(nǔ努,弩弓)矢(箭)先驱,蜀人以为宠(荣)。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梁·刘孝威《结客少年场行》:“邦君行负弩,县令且前驱。” 南朝陈·徐陵《与王僧辩书》:“群将州司,郊迎负弩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柳遐墓志》:“犀节去关,衮衣驰传,迎郊则文学前驱,宾卫则邦君负弩。” 唐·王维《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》:“故使巴蜀太守,负弩前驱;会稽守丞,引章下拜。” 唐·李商隐《灵仙阁晚眺寄韦评事》:“想就安车召,宁期负矢还。” 唐·王初《送叶秀才》:“汉廷狗监深知己,有日前驱负弩归。” 宋·王安石《送庞参判》:“一相开藩常负弩,三年通籍从军。” 近现代·鲁迅《伪自由书·观斗》:“但我们的斗士,只有对于外敌却是两样的:近的,是‘不抵抗’;远的,是‘负弩前驱’云。”


连动 负弩矢前驱,以示尊敬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:“拜相如为中郎将,建节至蜀,蜀太守以下郊迎,县令负弩矢前驱。”△多用于礼敬上司或尊长。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 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 (武帝) 乃拜相如为中郎将,建节往使。……至蜀,蜀太守以下郊迎,县令负弩矢先驱,蜀人以为宠。”

【今译】 汉武帝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,派他出使西南的邛、筰地方。途经蜀郡时,太守以下的各级官吏都到郊外隆重迎接,县令还背负着弓箭前导。蜀人皆以为荣耀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官长莅临,迎接隆重; 也形容得任官职,心愿实现。

【典形】 邦君负弩、负弩、负弩前驱、负矢还、前驱、前驱负弩、大弩吏先迎、马卿归故里、县官负弩迎、先驱负弩、小人负弩。

【示例】

〔邦君负弩〕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柳遐墓志》:“犀节去关,衮衣驰传,迎郊则文学前驱, 宾卫则邦君负弩。”

〔负弩〕 宋·王安石《送庞参判》:“一相开藩常负弩, 三年通籍更从军。”

〔负弩前驱〕 唐·王维《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》:“故使巴蜀太守,负弩前驱; 会稽守丞,引章下拜。”

〔负矢还〕 唐·李商隐《灵仙阁晚眺寄韦评事》:“想就安车召,宁期负矢还。”

〔前驱〕 南朝梁·刘孝威《结客少年场行》:“邦君行负弩,县令且前驱。”

〔前驱负弩〕 唐·王初 《送叶秀才》:“汉廷狗监深知己,有日前驱负弩归。”


【词语负弩前驱】  成语:负弩前驱汉语词典:负弩前驱

猜你喜欢

  • 戴盆

    同“戴盆望天”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释滞》:“予可谓戴盆以仰望,不睹七曜之炳粲。”唐杜牧《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》诗:“照胆常悬镜,窥天自戴盆。”【词语戴盆】   汉语大词典:戴盆

  • 鱼吹沫

    源见“相濡以沫”。喻身处困境,互相援助。宋黄庭坚《次韵道辅双岭见寄三叠》:“生涯鱼吹沫,文彩豹藏雾。”

  • 胡嫔争摴

    《晋书.后妃传上.胡贵嫔传》:“胡贵嫔名芳……时帝多内宠……然芳最蒙爱幸,殆有专房之宠焉,侍御服饰亚于皇后。帝尝与之摴蒱,争矢,遂伤上指。帝怒曰:‘此固将种也!’芳对曰:‘北伐公孙,西拒诸葛,非将种而

  • 乱者取之

    指攻取乱国。《左传.襄公十四年》:“仲虺有言曰:‘亡者侮之,乱者取之,推亡固存,国之道也。’君其定卫以待时乎!”

  • 芹敬

    同“芹献”。明 王錂《春芜记.忤奸》:“吾曹交谊金石盟,只是愧药饵未将芹敬。”【词语芹敬】   汉语大词典:芹敬

  • 汉主新丰

    《史记.高祖本纪》:“更命郦邑曰新丰。”唐.张守节《史记正义》:“《括地志》:‘新丰故城在雍州新丰县西南四里,汉新丰宫也。太上皇时凄怆不乐,高祖窃因左右问故,答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,酤酒卖饼,斗鸡蹴踘

  • 摇子公指

    同“食指动”。清袁枚《齿痛》诗:“徒摇子公指,愁对亚夫箸。”

  • 藏污纳垢

   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。公元前594年,楚庄王率兵围宋。宋国告急于晋。晋景公打算派兵救援。晋大夫伯宗提出异议。他说,上帝目前正眷祐楚国,晋国虽然强大,也无法与之争锋。河流湖泊都容纳浊泥污水,山林草野也有毒虫

  • 五彩衣

    源见“老莱娱亲”。指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娱亲所穿的彩衣。谓孝养父母。宋苏舜钦《老莱子》诗:“飒然双鬓白,尚服五彩衣。”【词语五彩衣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彩衣

  • 钟鸣漏晓

    同“钟鸣漏尽”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赋鹤》:“恁呵直待途穷日暮,钟鸣漏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