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走马观花

走马观花

同“走马看花”。多比喻匆忙粗略地了解事物。《儿女英雄传》二三回:“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,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。”


见“走马看花”。邓贤《中国知青梦》:“请问中央调查团,你们将怎样调查知青的情况,是全面调查,还是~?”


解释本用以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、愉快的心情。现多用以比喻匆忙、粗浅地了解事物。

出处唐·孟郊《登科后》:“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
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,从隋至清末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。在这一千三百多年中,考中进士的人数并不算多,甚至不足十万。读书人往往把考中进士作为读书的目标,因为如果考中进士,就有了跻身仕途、一展抱负的可能。而且,科考的金榜公布后,朝廷要组织唱名赐第、设宴庆贺、刻碑题名等一系列盛大的活动,让考中者在这些活动中感到无比的荣耀,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。

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,早年贫困,屡试不第,四十六岁才考中进士,当时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。他在《登科后》诗中写道:“往日的窘迫局促不必再提,看今日天高地远浮想联翩。骑着骏马在春风中奋蹄疾驰,一天之中看尽了长安繁华的美景。”这首诗栩栩如生地写出了孟郊登科后的喜悦和对前程的憧憬,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。

近义蜻蜓点水

例句

我们到达曼谷之后,又北飞清莱、清迈,南渡普吉、攀牙,驱车东行到帕塔亚,虽然行色匆匆,走马观花,但南亚风光,尽收眼底。


【词语走马观花】  成语:走马观花汉语词典:走马观花

猜你喜欢

  • 应门有儿

    晋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外无期功强近之亲,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”因以“应门有儿”谓家中有可供使唤、照应门户的孩子或童仆。唐杜甫《秦州杂诗》之二十:“晒药能无妇,应门幸有儿。”

  • 五人冢

    同“五人墓”。清钱谦益《葛将军歌》:“死骨穿近五人冢,生魂啸动五两风。”沈砺《吴中杂咏》:“要离冢外五人冢,犹占吴门侠气多。”【词语五人冢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人冢

  • 爱而知其恶,憎而知其善

    表示不因自己的爱憎而抹去了对方的短处或长处。语出《礼记.曲礼上》:“爱而知其恶,憎而知其善。”孔颖达疏,“谓凡与人交,不可以己心之爱憎,诬人之善恶。”宋.刁衎《上真宗皇帝论进善去恶疏》:“开谏诤之门,

  • 一百六

   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六日,因即以代指寒食节。唐代元稹《连昌宫词》:“初过寒食一百六,店舍无烟宫树绿。”或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节。唐代温庭筠《寒食节日寄楚望》诗:“家乏两千万,时当一百五。”【词语一百六

  • 袭冶承弓

    源见“克绍箕裘”。谓继承先辈的事业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就逮》:“枕经籍史,销灯火于三馀;袭冶承弓,觊风云于一旦。”并列 指继承父亲的事业。语本《礼记·学记》:“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;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

  • 衣褐怀宝

    穿着麻布所制的粗衣(即贱者的衣服),却怀有才德似宝玉。比喻贤能的人,才德不外露。《史记.滑稽列传》:“(齐人)东郭先生久待诏公车,贫困饥寒,衣蔽履不完。……及其拜为二千石,佩青绢……同官待诏者……祖道

  • 大功告成

    《汉书.王莽传上》:“十万众并集,平作二旬,大功毕成。”后以“大功告成”谓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。清梅曾亮《总兵刘松清家传》:“八年大功告成,入觐赐诗,取民所呼青天者以为句。”主谓 指艰巨、伟大的

  • 宋子悲

    同“宋玉悲秋”。明高启《秋怀》诗之十:“宋子悲已多,潘生叹弥深。”

  • 铎以声自毁

    《淮南子.缪称训》:“铎以声自毁,膏烛以明自铄。”铎( ㄉㄨㄛˊ duó 夺):古代乐器,是大铃的一种。铎摇动能发声而又正毁于这声响中。主谓 铎,大铃。比喻因自己的才能而招来祸患。《淮南子·缪称训

  • 色取仁而行违

    表面上似乎爱好仁义,实际行为却相反。《论语.颜渊》:“夫闻也者,色取仁而行违,居之不疑。在邦必闻,在家必闻。”居之:以仁人自居。在邦:指为官。闻:虚名。其他 从外貌看很仁道,从行为看无德行。语出《论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