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起死回生

起死回生

指扁鹊看病能把垂危病人医治复活。后以此典比喻医术高明,药到病除;或比喻能挽回败局的高超本领。扁鹊,姓秦,名越人,渤海郡鄚(mào帽,今河北任丘北)人。学医于长桑君。扁鹊精于各种医学,反对当时以巫术治病。他精通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、五官科等,尤长于诊脉和针灸,曾行医各国,名闻天下。因他医术独冠当代,所以后世名医,皆美称“扁鹊”。有一次,扁鹊路过虢(guó国,今山西平陆县)国,他听说虢国太子突然患病死了,特地去看看,他仔细观察了太子之后说:“太子的病是‘昏迷假死症’,名叫‘尸蹙(jué决)’。”是可以医治的。于是扁鹊用针灸疗法,使太子苏醒过来,然后给他服汤药。经过调治,不久就康复了。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人复生,扁鹊说:“我不能起死回生,这是太子本人有活的生机,所以我才能医治他恢复起来。”此典又作“回生起死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05《扁鹊仓公列传》2790、2792页:“扁鹊曰:‘若太子病,所谓尸蹷(昏迷假死,体态如死尸)者也。’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。扁鹊曰:‘越人非能生死人也,此自当生者,越人能使之起耳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元·无名氏《博望烧屯》:“此人才欺管乐,智压孙吴,论医起死回生,论卜知凶定吉。” 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九难》:“灵药千名,神农所尝,起死回生,旋阴斡阳。” 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·本传开宗》:“故友崔韦,赏花讥讽,才觉风闻事两非;黄衣客回生起死,钗玉永重晖。”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11:“忽有人传说本县有个小儿科姓徐,有起死回生手段。”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5回:“即将此草给令甥女服了,自能起死回生。” 鲁迅《朝华夕拾·父亲的病》:“凡国手,都能够起死回生的,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,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匾额。” 朱自清《文第十三》:“桐城文的病在弱在窄,他却能以深博的学问、弘通的见识,雄直的气势,使它起死回生。”


兼语 把将死的人救活。形容医术高明。老舍《四世同堂》(补篇):“胜利是战争的结束,然而却无法~,也无法使濒于死亡的人不死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表示医疗技术方面。→妙手回春。也作“回生起死”。


【词语起死回生】  成语:起死回生汉语词典:起死回生

猜你喜欢

  • 蚌鹬相持

    源见“鹬蚌相持,渔人得利”。比喻双方相争,两败俱伤,徒使第三者得利。宋秦观《边防中》:“天方厌羌,内难屡起,权臣擅事,蚌鹬相持。”主谓 比喻双方相斗,都没有得益,只能使第三者得利。语本《战国策·燕策二

  • 鼎来

    《汉书.匡衡传》:“衡好学,家贫,庸作以供资用,尤精力过绝人。诸儒为之语曰:‘无说《诗》,匡鼎,(正、当)来;匡说《诗》,解人颐。’”匡衡好学,学识渊博,时人谓匡衡来,别的人就不必解释《诗经》了,后因

  • 通家文举过

    《后汉书.孔融传》:“融幼有异才。年十岁,随父诣京师。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,不妄接士宾客,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,皆不得白。融欲观其人,故造膺门。语门者曰;‘我是李君通家子弟。’门者言之。膺请融,

  • 仙桂

    源见“蟾宫折桂”。喻指科举功名。唐杜荀鹤《经贾岛墓》诗:“仙桂终无分,皇天似有私。”【词语仙桂】   汉语大词典:仙桂

  • 遮王导扇

    源见“庾公尘”。喻指鄙视权势。清尤侗《满江红.生日自题小影》词:“背后好遮王导扇,手中只少渔阳鼓。”

  • 非战之罪

    不是战争的罪过。 表示失败乃是天意。语出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自度不得脱,谓其骑曰:‘今卒困于此,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’”《梁书.侯景传》:“臣涡阳退衄,非战之罪。”《聊斋志异.叶生》:“生

  • 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

    中( ㄓㄨㄥˋ zhòng ):得当。 刑罚不得当,老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。 表示治国当量刑适中,不能枉滥。语出《论语.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邢昺疏:“刑罚枉滥,则民蹐地局天,动罹

  • 握沐

    同“吐哺握发”。明胡应麟《诗薮.国朝下》:“自北地、济南以峻峭遇物,古人握沐之风,几于永绝。”【词语握沐】   汉语大词典:握沐

  • 劝君不用镌顽石,路上行人口似碑

    镌( ㄐㄩㄢ juān ):凿刻。顽石:谓无彩色光泽、体粗质钝之石块。 劝你不必镌刻顽石为自己树碑立传,路上行人的嘴就是活的记功碑。 表示真正的丰碑,应当镌刻在人们的心里。语出宋.普济《五灯会元

  • 得寸则尺

    见“得寸得尺”。